剪報上有幾名盜墓者正麵側麵的照片,大家仔細一看,果然姚某的正麵側麵照片和楊傲晨有七八分相似,不同的是姚某的眼神中透著中年人才有的世故和堅韌,老年人才有的滄桑和憂鬱,楊傲晨的眼神中隻有明媚和青春。
文欣哭著說:“我外公為人正直善良,從不做偷雞摸狗的事。他一生中,隻會施與人,從不索與人。一定是冤案,一定是誤判,一定是栽贓陷害!”
最後幾句話幾乎是呐喊,回音長久回蕩在空中。
王著語音沉重地說:“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我就去了裏陽市第一看守所。但是,看守所不讓親屬和嫌疑犯見麵。我請了律師進去和恩人交談。律師回來後,把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及他在公安機關了解到的各種情況轉告給了我。
恩人確實是中了他們的圈套。
恩人原本一向是獨來獨往,不喜歡與人合作。他下墓本來也不是為了金銀珠寶,玉石文物。但是,盜墓團夥發現他經常在禹山文化遺址徘徊,而且和地裏老農交談時,對山水的走勢和陰陽剖析極有見地。團夥的首領李某便偽裝成當地的農民和他接近閑聊。李某生性狡詐,人也是聰明絕頂,很快得到了恩人的信任。他祖上也是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隻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他常用此切口,恩人誤以為他也是同門的後代,便對他青眼有加。
那日,李某找到恩人哭訴,說自己的母親患尿毒症已經很長時間,現在家裏所有錢款已經用盡,再也付不起巨額醫藥費,要恩人幫幫他。恩人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便替他尋到一處墓葬,打了一個盜洞。恩人隻拿了幾個金錠給他,並要他永遠不再來這個墓葬。誰知李某竟是個慣偷,神不知鬼不覺拿了一枚刻有“大劉印信”的玉印。這個玉印價值連城,拿到文物市場上無人敢接。當地公安部門早就得到線報,正在暗中調查李某,此時人贓並獲,一舉將他抓捕歸案。”
隨後,李某犯罪團夥的其他同夥也紛紛落網。公安部門對李某盜得“大劉印信”的玉印的墓葬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盜洞下手十分精準,盜洞就打在主墓室的正上方,盜洞打穿了7層封土、木板中的5層,已經可以觸及主棺,而那個墓葬極大,主槨室不是一個大單間,而是一間由兩豎一橫3層槨板隔離成六個單元,大約70平方米大,主棺則位於主槨室的東北處。六個單元中都放了價值連城的銅鼎,銅馬銅車等文物。而且,更令人驚歎不已的是除主棺外還有五具陪葬棺,棺內沒有屍首,每個陪葬棺中隻有一件玉環、一件龍鳳紋玉佩、一件玉耳杯以及玉帶鉤,其中玉帶鉤分為兩件。玉環屬於青白玉雕琢、扁平圓形,中間厚兩邊薄,環正反兩麵都刻有雲紋圖案,花紋精致優美。古人認為玉器能讓逝者成仙,因此當時流行用玉器隨葬。玉帶鉤也非常精美,據說,玉帶鉤屬於青玉,部分受沁泛黃
被茅草覆蓋的盜洞上圓下方,挖痕幹淨利落,深不見底,手法專業。但是奇怪的是,以往盜墓者一般用電鋸鋸斷木板,而這裏木板上的痕跡不像用鋸鋸斷,而是被人用手整塊掰斷,一旁木板上甚至有三個手指洞。要知道墓葬的木板都是百年以上的黃花梨木,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視感極好,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本身有很強的韌性,不像酸枝木那樣脆。這種木頭比生鐵還硬,比鋼筋還韌。一個人能徒手掰斷,簡直是不能想象的怪事。在北方幹燥的冬季,黃花梨木伸縮率還不到1%,穩定性非常強。更讓人驚訝的是,盜洞似乎是一兩天內打成,盜墓者原本可以從從容容將所有的文物玉器洗劫一空,但是他不但沒有盜竊文物玉器,還將銅鼎銅馬等放於棺外的物品擦拭得一塵不染,光亮如新。在幾個玉杯的杯底,甚至有新鮮的茶葉殘渣,似乎盜墓者經常在此品茗。玉杯旁,有一個漢白玉所製的棋盤,上麵的圍棋均為上等美玉製成。棋盤上的棋子布局巧妙,不知是一人所下,還是二人所下。似乎下棋之人剛剛離開,須臾便可重新回到棋盤邊酣戰。公安部門提取了茶杯上的唾液,棋盤上的指紋。而李某為了戴罪立功,恬不知恥地向公安民警提供了恩人的住址。公安民警出動了一個小分隊把恩人抓捕歸案。經過比對,茶杯上唾液的DNA,棋盤上指紋都和恩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