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城的信使離開之後,陵城的氣氛變得完全不同了。
平日將士們討論的都是戰爭。
何時進攻渝州城,何時展開正麵大戰,勝算有幾成,清平郡王會如何安排主力……
而現在,討論這些的少了,討論太子殿下的人多了。
不管他們願不願意相信,軍中士氣和先前相比,的確萎靡了許多。
如果敵方那人真的是太子殿下,他們現在兵攻渝州城,不就是造反嗎?
這種心理的矛盾,讓他們失去了往日的痛快。
嶽家軍的幾個參將,平日習慣性聚在一起,有什麼事也好商量。
清平郡王知道他們有小團體,也不去阻止,默認了他們的舉動。
隻要不影響城中正常的巡防便可。
平日他們總是聚在一起,精神抖擻地討論清平郡王的每一個決策,防止他對嶽家軍的人不利。
現在,眾人再聚首,談的卻是那位太子。
“我覺得郡王爺好像相信了,他相信那個人是真的太子。隻是礙於他是主將,所以在百分百肯定之前,他還不敢把心思表露出來。”
“你也看出來了?信使來的那一天,我看郡王爺都快哭出來了。也難怪,他身為主將心裏的壓力比我們大多了。戎馬一生,老了老了倒做了一件對不起先帝的事,豈不是把他一生都毀了?”
“唉,其實郡王爺是個英雄,也沒有因為我們不是他麾下苛待我們。一應的糧草供應都很公平,甚至對我們比他自己的麾下更寬容一下。”
清平郡王麾下的參將們,可沒有這樣坐在一起偷偷商議的機會。
說了半天,說不到點子上,眾人好像都在下意識躲避那個問題。
畢竟是軍中之人,不是扭扭捏捏的性子,很快就有人憋不住問出口了。
“哎,你們說,那個太子要是真的,咱們這戰還打不打?”
忠君愛國,這是嶽家軍的準則。
若大魏真正的君在敵方那裏,他們如何打?
眾人默默歎氣,沒有人回答這話。
打或不打,這個問題如果那麼好回答,清平郡王每日淩晨出來巡街的時候,也不會總是一臉愁容了。
情勢膠著,而遠在長安的人卻不知道詳細,隻知道叛軍沒有繼續向北,應是清平郡王扼止住了他們。
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聖上坐在禦書房批閱奏折,南邊被敵軍占領,江山失守一半。
剩下這一半,他可不敢懈怠了。
窗外,大雨忽然落下,伴著天雷滾滾。
他嚇了一跳,“金公公,快點把窗子關上!”
平日他沒有這麼膽小的,不知道為什麼,今日聽這雷聲格外近,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從窗外劈進來似的。
金公公很快命人把窗子都關了起來,殿中光線昏暗。
“聖上,可要點幾支蠟燭來繼續批折子?”
“不必了。”
他不想批什麼折子了,忽然想在黑暗中待一會兒,在沒人能看清他無助表情的地方待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