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排練和錄音(2 / 2)

還有一個則是直接發在音樂網站上,基本是獨家發表。各大音樂平台都開辟有自創區,每日收錄進來的新歌數以百計,這些歌曲都是免費開放給聽眾的,不過聽眾覺得好,可以通過“打賞”的形式支持。打賞收入,平台一半,創作者獲得另一半。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些網站的自創區歌曲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無數歌曲沉浮其中,或因作品本身的質量問題,或欠缺一個出頭的機會,而最終沉底,無人問津,一毛錢收入都撈不到。

隻有極少量的優秀作品能殺出重圍,並擠上榜單。

各個歌曲榜單,才是網站平台的真正舞台。

而成名的歌手,有公司運作的歌手,他們的新歌都是直接上榜,進行打榜的。

這一點,草根階層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有才華的歌手,能寫出有一定水準的歌,已經很不錯了。更底層的是街頭賣唱翻唱的,他們沒有自己的作品,隻靠一把嗓子。而唱別人的歌,進行商業演出時要提前買好版權。版權費不菲,沒有多少民間唱歌的支付得起,就算支付得起,大部分也是虧本買賣,沒法做。

至於小打小鬧的街頭賣唱,像之前陳立行那樣倒不用給版權費,問題在於唱一晚上,未必能賺到一百塊,而且收入極不穩定……

有些嗓子好有唱功的,模仿得好的,或自己拍攝直播,或被觀眾拍到發布到網上,收獲到一定的人氣,收入會有所增加,但也僅此而已。除非被唱片公司看中,簽約成為正式歌手,否則的話,永遠都隻是沒有自己作品的邊緣人,就是個唱歌的,連歌手都稱不上,更不用說歌星了。

像地球時空的某個“農民兄弟”組合,靠翻唱走紅,一路逆襲,都走到了春晚的至高舞台上,但沒有屬於自己的作品,很快便過氣,歸於平淡。

這一類人的可取代性太高了,能當一回劃過天際的流星已經是氣運加身,絕大部分都隻是偶爾閃閃光的螢火蟲。

原本趙自若湊人玩樂隊,也是這樣的狀況,但現在陳立行寫出了歌,一下子就不同了。

雖然隻得一首不合潮流的校園民謠,注定不可能火,但這歌的水準是合格的。發布上去時,會注明主唱以及所有參與演奏的人員名單,這算是露臉了的。

比如說吉他手:劉昊!

起碼是一份臉麵,一種履曆,跟朋友吹吹牛逼,毫無問題。

鍾元提議把歌發到易聽網,大家都沒意見。

歌曲的類型風格決定了定位,定位準確才有機會獲得聽眾的認可。能多獲得些聽眾,誰嫌棄?

趙自若說:“先不去吃了,咱們趁手熱,一鼓作氣錄好歌,完事了再下館子,我請客!”

“好!”

“隊長英明!”

“隊長漂亮!”

喊“漂亮”的陳立行最大聲,從嚴格意義上講,其實是趙自若他們在幫他出歌。否則的話,光靠他一個,什麼器材都沒得,一窮二白,根本沒辦法做。

於是眾人喝了幾口水,打醒精神,繼續開工。

一個多小時後,終於錄好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版本,天已經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