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微臣在這呢!”蔡攸高聲答應一聲,笑眯眯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太後笑道:“哀家還以為你沒來呢?你可不要忘記,你還欠哀家三卷‘石頭記’呢!”
蔡攸唱個諾,說道:“今天乃是太後的壽誕,微臣自然不敢怠慢,三卷‘石頭記’微臣已經帶來,請太後過目。”
說罷,蔡攸把手中一個四四方方的木盒遞給楊戩,而後楊戩又轉交給太後。
太後打開木盒後,裏麵果然有厚厚一疊書稿,不禁喜上眉梢:“嗯,哀家有了這些書稿,也不會覺得無趣了,蔡攸,哀家也準許你入主席。”
“謝太後!”蔡攸趕緊謝恩道。
“什麼?就憑一些破紙也能得到賞賜,真是豈有此理!”王朗臉色頓時難看起來,一副‘我很不爽’的樣子。
趙佶則目光炯炯的看著蔡攸,心中暗道:“這小子先是一桶生薑,而後又是一疊書稿,雖然都是平常物什,卻能夠討得封賞,還真是精明的很!”
“諸位臣工,還有壽禮要敬獻的麼?”
楊戩環視一下,高聲喊道,可是底下卻沒有回應,於是他又大聲重複了一遍,底下還是鴉雀無聲。
“咦,貌似趙恒還沒有敬獻壽禮吧?這小子該不會還在猶豫吧?這樣下去,黃花菜都要涼了!”
蔡攸疑惑地朝著趙恒望去,而趙恒一遇到蔡攸的目光,則刻意躲開,最後幹脆把頭低下了,弄得蔡攸直想衝上去狠狠給他兩個‘暴栗’。
趙佶淡淡看了趙恒一眼,說道:“太子,朕記得你還不曾敬獻壽禮吧!”
“啊?這,這個”趙恒臉色一紅,躲躲閃閃道:“父皇,兒臣的確還沒有敬獻壽禮!”
“是不是沒有準備呢?如果那樣的話,可太不象話了!”趙佶略顯陰沉地說道。
太後略微責怪地看了趙佶一眼,勸道:“太子也許是繁務纏身,所以才忘了準備,不打緊的!”
趙佶哼道:“他能有什麼繁務!”
趙恒趕緊說道:“父皇,其實兒臣也準備好了壽禮,隻是還未曾拿上來而已。”
趙恒剛說完沒多久,就看見兩個太監抬著一個一人高的屏風走了進來,這個屏風中間是一層薄如蟬翼的白色絲布,而且上麵沒有任何花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鮮亮無比。
太後和趙佶兩人皆是麵麵相覷,不知道這算是哪門子壽禮。
趙恒上前一步,說道:“太後,我想借用一下王大人送給您的那九十九顆彩色珍珠?”
太後絲毫沒有猶豫,當下就答應:“哀家準了!”
之後,楊戩就端著那九十九顆彩色珍珠送到趙恒麵前,而趙恒則吩咐楊戩把珍珠放置到屏風後麵,尤其囑咐要把珍珠放在迎著太陽的方向。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趙恒用力吸一口氣,自言自語道:“阿彌陀佛,佛祖保佑,一定要成功啊!”
蔡攸看著趙恒那緊張兮兮的樣子,心中暗暗偷笑:“真是個傻小子,接下來就瞧好吧!”
在場的諸位大臣也是愣愣的看著趙恒,不知道太子殿下到底要送什麼新奇地壽禮,他們都記得上元燈節時蔡攸的那一桶薑山,所以心中也不敢有小瞧之意,倒要看看這小小的一件屏風中,究竟藏著何種玄機。
趙佶奇道:“太子,你這是何意啊?”
趙恒回道:“父皇不必心急,不消片刻,這屏風之上就會出現我送給太後的壽禮!”
此話一出,眾人的目光都轉移到了屏風之上,可是盯了半天,還是沒有任何變化。趙恒四下裏看了看,不禁悄悄擦了擦腦門子上冒出的冷汗。
就在此刻,陽光刺破了擋在身前的雲彩,直直照射了下來,而那九十九顆彩色珍珠仿佛感受到了陽光的熾熱,每一顆都迸發出了奪目的光輝,顆顆珍珠交相輝映,頓時出現了異彩紛呈的景象。
此時,那屏風中間的絲布上也漸漸起了變化,無數道彩色的光芒穿透絲布,向四周發散開來,而那‘壽比南山’四個大字則分毫不差地落在絲布中央,由於光線的不停變換,這四個大字也時隱時現,如夢似幻,尤其是輕風拂過之後,絲布隨風而動,而那‘壽比南山’四字則仿佛浮到半空中,著實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