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告訴我這是各處反響 5(1 / 2)

請別告訴我這是各處反響(5)

(孟德視角)

整個流程,或許隻有孔融才會做得如此標準。當然,我依舊知道,這隻是例行公事而已。並非是對我,而是不管對誰,孔融都會如此動作。

“好,”待他把一切行動都做到位,我暗下點點頭,抬起手示意孔融,“來,說吧,今天找我有什麼事情?”

“嗯,今天我來,隻是想和丞相訴說一些心裏話。”

“好啊,但講無妨。”

我暫且耐下性子,去聽孔融談講。眼睛看向荀彧,荀彧自然明白我是讓其倒些茶水來,本打算呢一個飛身竄入方量,我的手臂朝他微微一揮,他才又讓本已經竄上去兩三丈的身體自由,輕盈得落在地下,朝我點了點頭。轉過身去,恭敬得用走的形式前去倒茶水去了。

“那個,丞相?”

孔融詢問我起來。

“嗯?”

我去看他,見他滿臉困惑。

“怎麼了嗎?”

“啊……剛才我所說的,您是否都聽見了呢?”

誒?

剛才孔融有說話嗎?

按理來說,我的聽力應該是極好的,他說得再小聲,我應該至少能聽到個隻言片語。

果然,因為是孔融,所以我才會聽不到吧。他那又囉嗦又冗長沒有重點的話語,自然是要被我的雙耳自然屏蔽掉的吧。

“不好意思,我並未聽見。”我微微一笑,“剛才往讓荀彧去倒茶,可能是疏忽你的話語了。”

我用眼神著孔融,瞧看向走出屋去的荀彧。

“丞相!您就是這樣對待一個臣下的嗎?!我如今不在北海為相,但也是升遷至太中大夫,掌管弄內事宜,您如此對我,未免太過慢待了吧?!”

“孔融大人說的是,”我快速回答道,進而拱出手去,“太中大夫官階不低,又掌管宮中事務,數倍操勞,曹某人佩服才對。”

我學著他的口吻,和他一並酸起來。

“哼!”

我一服軟,孔融便又如之前幾次那般,身形變了樣子,雙手背在身後,一副大儒士的氣派。用眼神指著我的鼻子換了一個說話形式繼續說道。

“曹丞相,聽說我軍正在往揚州和宛城樊城集結,相比,是您要有什麼動作吧?”

“孔融大人消息靈通,確實有此事。”我微笑著點點頭,“而且也正如您所聽到的那樣,這些準備隻是為了南下,討伐劉表孫權等逆命之臣的。”

“隻是,一切都隻是在籌備階段,我也並非決定什麼時候有什麼動作。有恃無恐,有備無患吧。”

我一邊說著,孔融則一邊搖起頭來,而當我說完的一瞬間,他便把話語接過去。好似我說得每一句話都沒有根據一樣。

“曹丞相,南麵的劉表孫權本都是大漢朝臣,並無反意,明明隻要幾紙詔書發下去,封官作吏,他們自然會忠於朝廷。如今您屯兵長江,豈不是讓南方臣子驚恐不已,怕是反而要造出亂子來。”

“孔融大人言之有理,不愧為名士。”我說著,抬起手來鼓起掌來,“隻是,您是否知道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權分別屯兵幾何?而她們又是否真得願意歸順朝廷呢?”

“她們自然——”

“孔融大人,量體裁衣想當然,想錯了可以再改尺量。但天下事想當然,怕是會鬧出亂子來。”我打斷孔融那毫無根據的話,繼續說,“我告訴孔融大人吧,荊州劉表屯兵至少十五到二十萬人。而江東孫權的兵力,也要在十五萬人左右。敢問孔融大人,您認為地方官吏,用得著如此多的兵丁嗎?”

“如今亂世,怎可不屯兵?”

“正因為有他們存在,所以當下才是亂世不是嗎?!孔融大人怎麼能夠本末倒置?”

“亂世因黃巾而生,因董卓而起,關大漢官吏什麼事!”

錯誤這種東西是很難承認的,而且更不要說是這種從理念上就有的根本性錯誤。我望著孔融,心頭微微有些煩躁。

“呼……”

孔融臉上的麵色同樣變得鐵青了不少,但是與馬騰不同的是,他的麵色如此之後,隻會讓人覺得病怏怏的。

“曹丞相,你說得我都明白。”如此病怏怏的她,繼續說道,“可是,南方的百姓要如何?如果戰火紛飛,那百姓豈不是又要遭此劫難?”

孔融一邊說著,一邊用十分渴望的眼神望著我。在他的眼神中紫紅,我仿佛看到了正義,看到了品德,看到了氣節。而他說的話與之前所說的在性質上截然不同,對於百姓的影響這一點,我承認,也可以理解,更可以大大點下頭來認為他說得就是對的,進而撤回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