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孩子的教育問題(1 / 2)

林小糖和傅寒笙兩個小兒子還出生沒有滿月的年輕父母,已經在討論孫子孫女的問題。

來看望林小糖的人,也頻繁起來。

他們都很默契的,給思賢思齊帶禮物:恭喜思賢思齊兩個小朋友有了小弟弟。

這是林小糖的主意。

思妹還小,可以說還是個小傻子,什麼都不懂。

但思賢思齊已經是三歲的孩子,會根據大人的態度,有很多想法。

林小糖不想讓孩子覺得爹地媽咪有了弟弟之後,就忽略他們。

思賢思齊對這一套,顯然也是很受用的。

他們感受到別人的恭喜,收到很多禮物,但都忍不住要把禮物留給弟弟。

沒有任何人教,他們就下意識地擔起了哥哥的“責任”。

其實林小糖不喜歡那種所謂的“大的要讓著笑的”“哥哥姐姐要照顧弟弟妹妹”這樣的言論。

兄友弟恭,姐妹情深。

這些都是相互的。

從來沒有一個人說,兄友弟跋扈,姐情深妹囂張。

沒有誰應該毫無原則地為另一個人付出。

任何一種感情都應該是互相奔赴的。

在林小糖這裏,弟弟跋扈了,哥哥是動手,也可以是理解的。

大的孩子不必因為身份去讓著小的那個孩子,除非是自願的,是對方值得的。

好都是相互的。

父母不公,子女不睦,所以林小糖在孩子的事情上,一向是一碗水端平。

人心是偏的,都會有更喜歡的那一個。

但林小糖不會表現出來偏愛,也不會讓其中一個受委屈。

不管是物質還是情感上,她和傅寒笙一向是公平的。

相比較還隻知道吃喝拉睡的思妹,林小糖先選擇照顧好思賢思齊的心理情感。

弟弟對哥哥尊重,哥哥才會愛護弟弟。

林小糖想到自己和林登科小時候的相處,就覺得家裏長輩真的很明智。

犯錯了是一起麵壁的。

打架了也是一起罰站打手心的。

所以,他們即便是堂兄妹,也和親兄妹沒差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是刻在他們骨血裏的。

這才是一個家庭的良性發展。

弟弟妹妹犯錯,不應該指責哥哥姐姐。

長輩更不能勉強哥哥姐姐,去把自己心愛的東西讓給弟弟妹妹。

林小糖把自己的想法和傅寒笙溝通,傅寒笙點頭,對於林小糖的教育方式,他當然是舉雙手讚成的。

相比較林小糖的教育,傅寒笙的教育,就有些嚴厲。

他從小的就不在一個健康的家庭裏成長,更沒有享受過父母愛的教育,他可以很細心的去照顧孩子,卻不會對孩子多慈愛,反而是有些嚴厲的。

至少,平常家庭的孩子,不會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讓他們去紮馬步,練格鬥,甚至扔到大西洋遊輪上漂泊。

別家孩子還在遊樂場玩鬧的時候,他的兩個小崽子,已經把m國的航母係統給改了。

過慧易夭的道理傅寒笙不是不懂,但讓他做一個溫柔的父親,他的確也做不到。

人的成長經曆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做事風格。

林小糖不會勉強傅寒笙。

父親和母親的責任本就是不一樣的,不然的話,為什麼現在的教育都建議父母一起帶娃,而不是隻讓其中一個帶孩子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人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