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完了午飯,隨便把謝格夫的東西買到後譚琳和米莉多便回到了指揮室,目前譚琳的想法是讓部隊繼續推進,向前推移防線,留下到皮洛士城的空間,做一個可以分散敵人兵力的空白地區,於是帝國軍向前推進了十五公裏再一次逼近了自由法蘭瓦索軍完成後撤的防區前,這讓本來就變成了驚弓之鳥的自由法蘭瓦索軍更加慌張,在推進區內的自由法蘭瓦索軍觀察哨被完全清繳,在這推進的十五公裏內,有兩座規模不小的村莊和一座小城鎮,有將近三千名居民被納入了北非軍團的轄區內。

在擊退了自由法蘭瓦索軍的進攻後一係列法案迅速推行,為了給那些居民留下一個好印象,一切承諾的福利都被極其迅速的開展,包括對於居民的教育工作,雖然一開始也確確實實的遭到了頑固派的阻攔,但好在在許久的嚴格食物管理下,居民大多對自由法蘭瓦索的統治心生不滿,於是譚琳便選擇了一手蘿卜加大棒的方法,一邊嚴厲處置不服從的頑固派,一方麵對於接受帝國軍統治的居民極大的福利與援助,由於部隊的駐地幾乎就是在居民居住區附近,所以自然而然的,區域內的治安情況好了不少,這讓不少本地有聲望的鄉紳對帝國軍的印象加了不少分,所以肉眼可見在帝國軍的管轄下區域內的人民生活變得幸福了起來,譚琳也是自從到南方大陸為止才認為南方大陸兵力不多帶來了些許好處,由於部隊人數少,對於食物的需求就不多,所以才能用城內堆積的食物去爭取居民的好感吧。

在安排下去的宣傳中,帝國軍將自由法蘭瓦索軍渲染成破壞世界和平的敵人,如果不是他們的話南方大陸的各位很早便能像現在這樣得到足夠的食物,不需要繳納沉重的賦稅這樣種種的說法,最後再將自由法蘭瓦索軍的反撲作為隨時可能出現的,重新剝奪他們幸福生活的敵人,總而言之,宣傳的相當成功,民眾們對比了一下在自由法蘭瓦索軍統治下的時候,再看了看現在的時候,所以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去抵抗自由法蘭瓦索軍,所以在譚琳嚐試從本地人中征兵的計劃開始後,就有超過兩百名本地的適齡男子希望加入帝國軍。

雖然說是要保證南方大陸與帝國本土的平等性,但這畢竟是前敵人的領地,所以譚琳也不太感隨隨便便就讓這裏的人加入帝國軍,所以便額外編製了一個特殊部隊,由於這支部隊是在9月26日編成的,於是乎譚琳一拍腦袋,直接把這個由南方大陸人組成的治安旅命名為926旅,直接了當的把這支旅作為維持治安,物資運輸的後勤二線部隊。

隨後在月末的時候參謀本部批下了譚琳的方案,從帝國本土中召集了願意前往南方大陸開墾的帝國本土臣民,第一批載有一千人左右的船隊會帶著一批額外補給的物資抵達南方大陸。

接下來的事情在譚琳的策劃下順利的進行著,來到南方大陸的帝國臣民也很迅速的被編製為屯田兵團,在平日裏進行日常的生產勞作,和訓練,在戰時需要的時候則會作為作戰部隊上前線作戰。

十月初,因為知道自由法蘭瓦索軍一定會有反撲計劃,所以在十月一開始的時候譚琳便在不停的催促,上報參謀本部要求增派接受了正規訓練的部隊來南方大陸駐紮,在譚琳的軟磨硬泡和在傑亞圖指揮下的戰務參謀們的各種疏通關係,打通了一條以退役老兵誌願者前往南方大陸屯墾團為幌子的計劃迅速啟動,傑亞圖拜托盧提魯德道夫悄悄的從現役的帝國軍中將一支不滿編的裝甲旅提前退役,再以農用機械和拖拉機維修工具和更換用零件的名義向南方大陸輸送了不少的坦克和裝甲車,以及不少混雜在運輸船隊裏真正的帝國誌願者中的工兵維修連,這樣一係列行動下來,終於在十月七號的時候把譚琳手底下的加強裝甲旅擴充為了一支擁有標準規模的裝甲師,師長由原來的一名旅長擔任,而這個旅長的名字竟然就叫隆美爾,譚琳想都沒想直接把這支裝甲師命名為第七裝甲師,最後,在加上各種各樣的非職業作戰部隊的情況下,譚琳的部隊終於在十月十號的時候湊到了三萬六千人左右,由於各種外交上的原因,帝國不敢光明正大的把現在譚琳手底下的控製區設為帝國的行省,所以這裏一直都是以帝國軍的占領區域為正式名的,所以在除去每月上繳給帝國的賦稅,剩下的一小部分的資金譚琳可以自己安排,所以在一開始譚琳就主張與南方大陸上與帝國軍控製區域相鄰的遊牧民族進行交易,同時也是在參謀本部默許的情況下讓缺乏人手的譚琳在遊牧民族那招募的大約一個加強連規模的遊牧民族騎兵,在地勢情況下也是由於人手的限製,譚琳選擇的冒險挺進,由於地形與上個時空相差不多,所以在靠近自由法蘭瓦索共和國首都的不遠處有一大片胡,而這片胡的最西段就是帝國軍目前挺進的最遠距離,由於湖下方的伊斯巴尼亞共同體因為自由法蘭瓦索軍的糟糕表現所以在立場上重新變為了中立,於是自由法蘭瓦索軍便不得不從那狹小的區域進攻帝國軍,這對於兵力不足的帝國軍來說這無疑是好事,過小的區域無法讓自由法蘭瓦索軍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他們隻能通過更加猛烈的火力和作戰意識更加強硬的部隊來和駐守該區域的帝國軍來一場硬碰硬,誰的部隊更加不畏死,誰的部隊進攻協調性更高,後勤支援更到位,誰就能贏,不過處於防守方的帝國軍在這場仗上更有富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