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聽,
曾夫子和丹丘生的眼睛越亮。
如此一來,
幾乎可以解決眼下碰到的所有麻煩同時還能增加汝陽百姓的凝聚力。
與大唐之前的在籍製度比起來,自家主公提出的這個戶籍製度堪稱完美。
“主公,那首批放出多少戶口為好?”
待徹底弄明白了戶籍製度,曾夫子急忙道。
“眼下我們汝陽共有多少在籍百姓?”
留作思忖,李默問道。
“主公,自從各路諸侯先後立國,汝陽在籍百姓有所增加,已從之前的十五萬增加到了二十五萬。”
曾夫子道。
這些百姓都是從洛陽和南陽、平陽那邊趕來的。
“二十五萬?那就先定五十萬汝陽戶口,其中三十五萬農籍,十五萬商籍,先到先得!”
盤算一番,李默道。
汝陽以後肯定是要奔著百萬人口的大城去的,但現在容納五十萬人口已經是極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路還是一步一步走。
“五十萬?主公,那我們這就去安排!”
“好!”
.........
內城,李默忙得不亦樂乎,一會研究人口政策一會研究商路一會商議其他,總之沒有一刻能閑下來。
而其他諸國,關於汝陽的話題亦是一道接著一道。
大梁,太原城,
一座看起來還不錯的酒樓,幾名文士正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天。
“諸位兄台,聽說了嗎?汝陽已經拿下了襄陽城!”
一位身著灰袍的文士端起酒盞若有所思。
“這般大事自是早已聽說......等等,張兄,你該不是想......”
旁邊有同伴隨口說道,不過待他看到文士臉上神色時忽是想到了什麼,頓時露出詫異之色。
“沒錯,我想去汝陽書院試試!”
灰袍文士重重點頭。
“張兄,你瘋了?”
得到肯定的答複,同伴當即說道。
話說就在不久前他們聽到了汝陽要組建汝陽書院廣招天下文士的事情,還傳出書院院長乃是前唐大儒王之渙。
剛開始所有文士都很激動可冷靜下來後他們認為去汝陽書院並不是很靠譜。
汝陽雖說此番大勝襄陽,但即便接受了襄陽之地地域也無法與大梁相比,而且大梁有十五萬的河東軍!
河東軍可不是尋常大軍,整體肯定比汝陽軍厲害。
如此,
大軍大軍汝陽比不上大梁,地域地域比不上大梁,為何要去汝陽書院?
留在大梁不好?
大梁之主郭子儀看起來也是一位明主,應該不會虧待大梁文士。
“我沒瘋!”
灰袍文士搖了搖頭。
“既是沒瘋為何要去汝陽書院?”
同伴追問道。
“眼下汝陽尚未立國,剛剛又拿下襄陽,機會很多!”
灰袍文士回道。
“哼,張兄,這可不是理由!話說我大梁也才剛剛立國,機會更多不說,傳言馬上陛下就會舉行一次恩科,打算招賢納士!汝陽可有科考?”
同伴挑眉,根本不相信這個理由。
其實眼下不僅僅是大梁,諸如大燕、南國、西涼等都是機會。
“好吧,因為汝陽那邊有好多邦國沒有的東西,故而我想去見識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