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使團一行住進汝陽館驛的時候,
吐蕃使團和梁國使團也緊隨其後前往了汝陽館驛。
而等三國使團一齊進入館驛之中時,便看見龍淵閣王昌齡和武英殿杜甫,一殿一閣兩位大學士早已等候多時。
作為龍國屬國,龍國用國宴招待已算是盡了地主之誼。
而契丹、吐蕃、梁國三國君主,
這次,也是古今以來第一次坐在同一張桌子上。
吐蕃王德讚這一次是第一次來汝陽,在進入汝陽城後,德讚一介吐蕃王就拘謹了起來。
活脫脫就像是一個沒見過世麵的人,他難以置信,世間竟然還有這樣一座磅礴富饒的城池。
他感慨,若是世間有香格裏拉,那汝陽就是了!
一路趕到汝陽館驛,看著氣勢恢宏的館驛,德讚咽了咽口水,一座館驛的規製,竟與吐蕃的布達拉宮不相上下。
走入館驛之中,踩在無比鬆軟的地毯上,看著一塵不染的館驛內,德讚神情恍惚。
再見到那一人來高的汝瓷彩繪瓶,以及各類精美的絲織品,德讚知道,自己這一趟汝陽,算是來指了。
此生不來汝陽一趟,宛若禁地之蛙。
與德讚有著一樣的心境的,還有郭子儀。
他建立梁國,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率軍打回長安,還政李家子嗣,守住盛唐江山,可眼下大唐已作雲煙,梁國又臣服龍國,他雖說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
但,
自進入龍國境,進入汝陽城後。
看著街上一派盛世氣象,在那麼一瞬間,郭子儀突然想通了。
無論是國號是龍亦或唐,誰能讓九州百姓安居樂業,誰能讓四海蠻夷臣服,那誰就是九州共主。
現在,龍國李默君臨天下,他郭子儀無話可說,心悅臣服!
能讓汝陽有如此氣象,非聖君賢主所能辦到。
國宴之上,王昌齡先是說了許多客套話,歡迎三位國君趕赴汝陽,隨後便提到了之後大婚的流程。
“諸位大王,隻等大婚結束,便可朝覲麵聖了,大婚前,諸位可好好遊覽這大好的汝陽城。”
杜甫也一臉笑意,向三王極力介紹著汝陽城的必去之地:
“天下美食看汝陽,汝陽美食看義薄樓!若尋天下最為新鮮的美食,去義薄樓便可,還有清風賭坊的麻將……”
說起賭坊來,杜甫更是滔滔不絕起來。
席間,氣氛甚是融洽,就連之前帶兵打過吐蕃的郭子儀,也和吐蕃王德讚推杯換盞,推心置腹起來。
末了,王昌齡舉起酒杯,給三王敬酒,三王也都舉起酒杯,十分爽快地一飲而盡。
耶律齊一杯酒下肚,滿臉回味無窮:
“王大人,這最醇香的茅台仙釀,還需在汝陽,才能喝到啊!”
酒過三巡的郭子儀也是滿臉紅暈,說道:
“龍國聖天子,為國為民,我郭子儀今後,隻認龍國這個陛下!”
德讚和耶律齊也跟著表了態:
“契丹,願與龍國世代修好,永不敵對,勠力同心,共謀發展!”
“吐蕃,願做龍國永世藩國,共襄萬年盛舉!”
鬥轉星移,旭日東升,距離龍國大婚,僅剩一日!
清晨,
陸陸續續就有一些西南東南的小國進入汝陽城,汝陽百姓許多都湊在汝陽關看熱鬧。
倭國使團來到了汝陽關下,帶頭的使節,是一個一身麻衣,手拄禪杖的和尚。
隻見那和尚走上前,對著王維雙手合十:
“龍國皇帝尊上!”
“見過大人!”
“我乃倭國鑒真,奉我天皇,元明女帝之命,特來恭賀,龍國陛下大婚,同時……也希望大皇帝準允,讓我倭國能夠學習貴邦精妙的機巧製造之法!”
聞言,王維先是一愣,隨後咽了咽喉嚨,自家陛下當真料事如神,這倭國還真有拜師學藝的打算!
王維笑道:
“先不說這些,既是遠道而來,那就先入城歇腳!來人,將倭國使團引至館驛。”
那鑒真還想再說些什麼,就被幾個官員左擁右簇簇地帶進了汝陽關!
接著便是嶺南國的使團,平平無奇,使節乃是一個三品官員,而且,王維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使團之中有先天中期的高手,估計就是隱門的人不差。
嶺南使團一進城,汝陽府的人暗中就跟了上去。
玉華國使團其實前一日就該到汝陽的。
但是辛哈覺得,提前趕至汝陽,無異於自降國格,故而在距離汝陽不遠的一個鎮子上逗留了一夜。
今日,一直到下午,辛哈一行才慢悠悠地趕到了汝陽關下,在見到雄偉地汝陽關的時候,辛哈有一絲恍惚,但還是很快不屑起來。
“這汝陽關,怕就是整個汝陽城最能拿得出手的建築了,故而龍國才會安排官員在此接見使團。”
馬車行至汝陽關下,辛哈沒有絲毫下車的意思,而是讓薩汗走下車,代替他與王維打交道。
薩汗先是介紹起了自己:
“我乃玉華國國師首席弟子,薩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