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倒是有幾分小瞧了他,想著他一個將軍,上戰場倒是有幾分厲害,如今是這玩弄五皇子,也是有幾分厲害。”

這是要讓五皇子,在李睿駕崩前進宮麵聖。

李睿的病沒有任何人知道,如果五皇子見他父皇的時候,他父皇突然離世,這裏麵就可以做出許多大文章。

殿門外有萬望川,殿門內有趙公公,自是他五皇子,有一萬張嘴,都不可能解釋得清楚,裏麵到底發生了何事。

至於讓太醫去查明,自古以來那些個看似不參與朝政的太醫,其實比任何人都參與得深。

李睿的死若是成了定局,那太醫也是要選邊站的,到時候就要看誰的人多,誰的手中的刀劍多。

五皇子的確實力很強,但是也僅限於在文臣之間,應該是這些年,怕李睿對他疑心,蕭家一直就沒有敢怎麼接觸武將。

這就為了修得真經,先廢了一條腿,練到最後的時候,才發現要修得大成,一條腿都不能斷。

怪五皇子嗎?

當然不怪,隻怪李睿太喜歡猜忌,如果他對自己的兒子,但凡多一點信任和包容,那蕭家肯定不會這般小心翼翼。

想了片刻,李離閉上眼,說道:“宮裏通報消息的人,萬望川定是會提前布置好,這個我們就不用操心了。

隻是這消息一傳出,把消息透露給誰,他會提前的去通知了五皇子,或者讓蕭家的人聽到這個風聲。

再然後讓魏衍之去通知了國公,這幾日安排人靠近京都城了,把各個出城口,都守死了。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出去,也不能讓任何一股勢力進城。

宮門外,就暗地安排一些死侍過去,若是有任何人,隻要不是我們的人,出去通風報信當場斬殺,事情塵埃落定前,不得讓一點風聲走漏。”

見李離暫時沒有要開口的意思。

李齊想到了一個人,就有些猶豫地開了口,“透露風聲給蕭家的人,我倒是想到了一個,既不引人懷疑,又不會顯得太過刻意。”

李離抬眼,看到自己六哥神色中有些不確定,隱隱覺得這個人,應該……

“六哥所想是誰?”

“孟應鍾。”

李離解釋道:“應鍾和蕭殊從小就情誼頗深,四房回了京都後,蕭家小兒更是常常去孟府,和應鍾去辯學。

如今應鍾從了軍,也是數月未有閑暇,去和蕭家的公子辯學了。我想著,等萬望川傳來消息,就讓應鍾借著辯學的由頭,去一趟蕭府,再讓他無意間提上一句。”

“不可。”

李離當然知道,這是李齊要舍了孟應鍾。

不管消息是否確實,隻要這話從孟應鍾的口中說出,那蕭府定然是想法設法的,要把孟應鍾留在府裏,等到落實了消息的詳實,才會放孟應鍾走。

但是現在他們兩人都知道,一旦孟應鍾踏進蕭府,說出那樣的話,那迎接他的就是死路一條。

李離不該感情用事,孟應鍾的確是最好的選擇,就連扶桑都不可能代替孟應鍾。

蕭府的人,對扶桑是有戒備的,所以就會對她所說的話有所懷疑,起碼不會立刻就讓五皇子去麵聖。

而京都城的人都知道,孟四房的幾個孩子,孟應鍾是個完全不問世事的人,和蕭殊比起來,那更是一心隻讀聖賢書。

四房的幾個孩子,孟應鍾是最沒有心思的,他滿腹的才情,滿腦子的學問,若是走讀書這條路,隻會在孟玄英之上。

但是他卻選擇了從軍,當初聽到這個消息,無人不是有些錯愕的。

都以為,孟玄英之後,孟應鍾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和他的三哥一起,成為離王府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