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接受您的建議吧。”

諸葛亮催促魏延發言。

“提議與這次南郡攻擊同時攻擊襄陽。”

“攻擊襄陽?”

對於魏延的建議,諸葛亮並沒有否認。因為諸葛亮自己也想過攻打襄陽。

“是的。拿下襄陽,就可以使荊北南部全域處於勢力之下,成為北伐的據點。也可以經西上庸而窺漢中。”

“我理解襄陽是必要的,但等到把南郡拿下後再去也不遲

是吧。”

“那就重蹈吳軍的覆轍了,南郡如果掉下來,魏軍就會退到襄陽去,那樣的話,襄陽的兵力實際上就增強了,攻到那裏肯定是一場苦戰。”

魏延同時攻打南郡和襄陽,造成互不援軍、兵力勢均力敵的局麵。即使襄陽派援軍到南郡,也需要留下守軍,所以數量也未可知。假如這樣的話,在襄陽攻擊部隊看來,情況是求之不得、如願以償。

“魏延將軍的意見我們已經接受了,我們將視情況再下結論。”

魏延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在不喜歡冒險的諸葛亮看來,如果攻打襄陽失敗,勢必會被削減,對攻打南郡造成障礙。

“隻有現在才有機會攻打襄陽,希望您盡快下結論。”

魏延認為前世不取襄陽與之後荊州淪陷關羽敗亡有關,也不能就此罷休。

“將軍的說法我也理解,是需要時間重新安排官兵和後勤。”

“等一下。”

張飛拍了拍魏延的肩膀,讓他往後退。

“張飛將軍,什麼事?”

“攻打襄陽不需要重新編組吧,我帶領的援軍直接回襄陽就完事了,攻打襄陽交給我吧,失敗的時候照軍令審判我就行了。”

諸葛亮曾回應張飛援軍不需要現狀。張飛想切中這一點,讓張飛承認攻打襄陽。張飛承認諸葛亮的才華,對諸葛亮刮目相看,謹慎進攻的諸葛亮的說法也能理解。然而,魏延所說的攻打襄陽,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軍師大人下,張飛之所以能說出這句話,是因為他有信心拿下襄陽。魏延也考慮過作戰計劃,我想應該不用擔心。”

默默觀看互動的關羽發言支持攻打襄陽。看看周圍,也沒有人對關羽的發言唱反調。如此一來,諸葛亮以外的所有人都支持攻打襄陽。

“我明白了,交給張飛將軍負責攻打襄陽。”

“黎明前出發,以免魏軍發現。”

“期待戰果,但請停止向襄陽以北的攻擊。”

“心中有數,拿下襄陽後將專注防守。”

逐漸開始的軍議因決定攻打襄陽而解散。諸將走後,諸葛亮一人留在幕舍。

“攻打襄陽,正如魏延所說,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但我不知道一介將軍憑什麼說的。他是讀我的心,還是有超過我的智謀?我該怎麼辦?”

諸葛亮看到魏延既是凶相主,又能出幾步之策,感到十分害怕。關羽以下諸將幾乎都站在魏延的肩膀上,即使想找理由疏遠魏延,也會被人擊潰。諸葛亮對魏延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軍議結束後,陳到正在拜訪關羽的幕舍。

“關羽將軍,軍師大人的態度太非禮了。”

“叔至陳到啊,就那麼點事,隻能看著文長魏延冷靜對待。”

關羽對陳到表示了目前沒轍的態度。

“但是,也未必會發生長沙那樣的事情。”

“魏延也有一根筋的地方,弄不好可能辭官回長沙,要想個好辦法。”

接下來有什麼事魏延很可能回長沙。那樣的話諸葛亮也遵從軍令被審判,沒有軍師的劉備大軍變得極其混亂。作為捆綁官兵的立場,關羽很是頭疼。

荊北平定結束後,把看家的角色從趙雲大人改為張飛大人怎麼樣?魏延大人也必然會成為看家的角色,所以和諸葛軍師大人的交流也會少一些。

“這是個好主意,等我回到江夏再向我君進言。”

聽了陳到的意見,彼此之間的交集就少了,發生口角的可能性也就小了。關羽認為陳到的意見是個好主意,決定向劉備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