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接受魏延的建議,向南郡諸葛亮發出襄陽失守的消息,並在襄陽郊外設立駐地,以備從南郡撤退的魏軍。襄陽淪陷,實際上切斷了通往襄江以北的退路,魏軍有可能化作死兵,遭到慘痛反擊。
“魏延,魏軍不會繞過這裏去襄江嗎?”
“這是可以考慮的,但我忽略它。”
“因為要對付你說的死兵嗎?”
“是的。”
張飛本想攔截退卻的魏軍,聽了魏延的解釋,便停了下來。如魏延所言,麵對死兵,大受損失,極有可能被奪回襄陽。
“魏軍正在襄陽西方北上。”
有遊人報告說,張飛和魏延在政廳談話。
“你來這兒怎麼樣?”
“看來,他們的目標不是襄江。”
“魏延,南郡好像落定了。”
“可能吧。將軍,我有個提案。”
“魏軍明天就要開始過襄江了,襲擊那裏,造成更大的損害。”
“等一下,前一段時間不是叫你不要來襲嗎?”
張飛因為魏延說了與前幾天截然相反的事情而詫異地質問了真意。
“確實是這樣,這次到達襄江開始渡河,就會因為安全感而鬆懈,抓住這個機會,把魏軍投到襄江。”
“聽起來挺有意思的,這個任務我就交給你了,因為上次攻城沒你那麼狂暴。”
“好的。我們已經下達指示,參觀遊覽要走既定的道路,請將軍也按此前往襄江。”
魏延的解釋讓張飛心服口服,於是同意進攻。張飛在襄陽進攻中感覺不夠猛,便讓張飛承認自己會主動出擊。
“曹仁、徐晃、於禁三人都是渡河結束後,所以沒有反應。”
“對不起。”
“別擔心,能確保長江南側就已經很有成果了。”
張飛在襄陽西北長江沿岸發現魏軍,便進行攻擊。追問捉拿的魏兵,曹仁等人已經渡河完畢,逃到襄江以北之後。張飛向沿岸停泊的軍艦放火多處擊沉以降低積憤。魏軍在一係列戰役中退出荊州,除樊新野外,荊州大半都被劉備控製。
劉備接到南郡失守的消息後,決定將總部從江夏遷往南郡,劉琦為江夏太守,自己率領主力遷往南郡。劉備到達南郡後,與諸葛亮商量,改地名為江陵,為荊州首府。
張飛交給魏延負責襄陽前往江陵。到了江陵,張飛還沒來得及見到劉備,就被關羽和陳到叫進了另一間屋子。
“張飛,幹得不錯。”
“是啊,魏延的作戰配合得很好。”
“我也很高興。”
“你找我幹什麼?”
關羽和陳到向張飛透露了以前談過的事(讓張飛和魏延為劉備做護衛)。
“您的提議是非常感謝的,但不管怎麼說,隻要戰爭開始,諸葛軍師就會指揮你的。”
“確實是這樣,但我覺得比平時強加不合理的難題要好。”
“張飛將軍是荊州軍的柱石,如果傳言說他和諸葛軍師不和,恐怕會被魏、吳乘虛而入。”
“我和魏延和諸葛軍師的關係不太好,這一點我也知道。如果因為庇護我和魏延而使兩個人的處境變得不太好,那才是問題。”
張飛一邊感謝兩人的建議,一邊認為會根據諸葛亮的命令考慮一些辦法,沒有問題,以觀望的方向結束了談話。
“張飛,幹得不錯。”
“謝謝。”
“我想讓你擔任襄陽太守,負責監視魏軍,體製不變,保持不變,降將胡車兒也交給你。”
“知道了。”
估計和劉備談話結束的時候,諸葛亮向張飛鞠了一躬。張飛見諸葛亮似乎要說什麼,便走近諸葛亮。
“張飛將軍,您辛苦了。”
“諸葛軍師,您怎麼了?”
“魏延將軍的事。”
“我先告訴你,魏延守衛襄陽,不離不棄。樊有曹仁以下逃出來的人虎視眈眈,妄圖逆襲。要防住這些人,魏延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諸葛亮對攻打襄陽成功的魏延仍存有懷疑的目光。但是如果繼續采取頑固的態度的話,也理解與失去劉備的信賴的事相連的事。雖然不是他的本意,但他傾向於自己的妥協方向。
“正如將軍所言,襄陽是荊州的製勝之地。我認為,與魏軍對峙,魏延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諸葛軍師也可以考慮襄陽維持現狀嗎?”
“這樣就可以了,但是再擴大戰線我們的能力是無法應對的,所以請專心防守。”
諸葛亮坦率地讚同,張飛覺得納悶兒,但又覺得多管閑事,說得太複雜,就隻好答應了。魏延也曾說過,攻打樊也沒有確切的對策,所以應該確保襄江以南的統治,諸葛亮也是同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