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介紹一個唄(1 / 2)

“唉,這種時候就好羨慕那些不用參加高考,有保送資格的人啊……”

剛下芳姐的英語課沒多久,四人分工一節課時間幹完一張英語周報,作文留著我們回家寫。沒有額外交待給課代表的任務,平兄軟綿綿地趴在桌上,嚷嚷著我和肖能聽見的音量。

“我們年級裏有誰已經免試保送了嗎?”

保送啥的,大都是yy著香,聽著酸的,因為保送畢竟是少數嘛。無論是國內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或是一些競賽拿獎的頭部成員,免試或是承諾降分錄取,還是雅思、托福的考試,通過之後高考多少分達標就能被國外某所大學發offer,在我內心並沒有多大的觸動。

也許我到了大學末段,距離社會愈發靠近,競爭意識不是主要靠家人、老師推動著,而是自己已經生發出這種感覺——那個時候,我大概會想到國外求學,有危機感、好勝心。反正目前為止,我沒有很強烈的欲望——拚命去探索多數人望而卻步的山路崎嶇,或是人煙稀少的荒涼小徑……

有人可能會冷嘲熱諷一句:“你鹹魚、不肯努力就別說那麼多借口。”我知道如果人一旦認定了一種說法,不管是中立的判斷還是杠精的思維,我都很難扭轉他人的立場,所以我不予置辯。我隻是自顧自地表達:我不是自甘墮落的那種極端的怠惰——還是有上進心的——但我也體會不了榨幹自己最後一滴汗水、腦汁,累成狗的同時精神極度滿足,成就感爆棚的那種狀態。

我很願意走大部分人都走的路數:高考,努力考個211、985的重點大學(能985當然最好,但目前似乎挺吃力),大部分時間脫離親人舊友的四年間,較順利地完成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研,讀個研究生,撈幾本證書,步入社會找份起步階段而言中等薪資的職業,工作強度不算太大,因為我從初中開始,業餘作家(寫手)的夢想就不曾變更過……

聊起夢想比較多的,除了小學的時候,估計大部分機會都是在初中的英語課上——我不確定你們是不是這樣,反正當時的五班是這麼回事。而關於夢想,哪怕是我,“鏡水”也不等於半點煙火氣息沒有。

夢想和理想在中文意義裏可能分別略大一些,但在英文裏都叫“dream”。所以當劉總半開放交流的問題是“What’syourdream?”有同學回答“Travelroundtheworld.”有的則是答了理想的職業。

我考慮的是我未來的職業,當然不會是宇航員啊、世界首富——這種實現幾率渺茫的目標,小時候都不會yy好吧?小學對於我自己的夢想,腦子裏是迷茫、沒什麼概念的,就是老師問到我,我也是隨便編一個理想敷衍了事。而到了初高中,我就有興趣思考我自己未來的人生了——理想、夢想的職業是什麼。

偏夢想一點的話,我其實挺想當個車評人的。挺意外的是吧?感覺沒啥邏輯可依,比如為汽車雜誌打工的一個小編。

因為我挺喜歡汽車的,比起我自己的宅屬性,這算是一個偏正經的男性的愛好、romance——與機械設備有關嘛,很容易就讓人理解、接受。可以駕駛不同的車:跑車、豪車……說不定借此機會還能順帶出國旅遊,給家人帶個貨啥的。

而車評人一大要點,就是文筆,要是寫的評論文筆流暢華麗,那絕對是錦上添花的加分項——結合我的語文成績,這就對上了嘛,是我自信的依據。

另一個更為本質的選項,也就是寫手了。我是隱約能明白:社會上不少人都是為了生計而奔波忙碌,擁有的工作也大都不是夢想的職業。但我覺得這也沒啥好失落的。

為社會做了貢獻,回家當個夜貓子,少看點動漫,少打遊戲啥的(我莫名對電視劇、綜藝節目不太感冒,對這種時間“擠水”還是挺有信心的),寫點自己喜歡的作品:動漫同人文也好,半自傳的也好,或者純yy的網絡也好(不怕你們笑話,到大學之前,我都不知道龍傲天什麼含義),想想就覺得挺滿足、充實的。

初中當劉老師問到我,“What’syourdream”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英語水平那是太有限了,車評人這單詞不會講啊!

所以剛才上麵那些天花亂墜的理想描述,用英文說雖然想想就覺得高大上(肯定能吸引李螢的一波回頭),但能力不足,我也是謹慎,有自知之明,不會輕易露怯出洋相的。

“Iwaer……”我隻能講作家這個偏大眾化、單詞普及度高的職業了……

聊回教室,當壯士問到保送的事情,我是真沒心理波動,哪怕我現在是處於拉胯狀態。

比起成績那些事,如果肖宇航沒來由地禿嚕一句關於李螢的話題——就算他並不知道那天所發生的,我也不敢保證管控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