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雪比起北方,說是小巫見大巫絕不過分,不僅陣仗不算大,下的時間也不長。就像昨天晚上開始下雪,上午就停了,然後下午三點又飄了一陣,放學之前又停了。
“有一說一,還是挺照顧大部分上班族和學生黨的?”
“你可別亂立旗子了吧,我也是騎電動車的好吧?”慢悠悠地騎,镓坤跳出來反駁我,“今天是磊子,搞不好明天就是我……話說明天還下雪嗎?”
“應該不下吧?我們n市降雪又不像北方,一下那陣勢就像十天半個月的……”
從小的這麼些年,我們又不是像更靠海邊出生的人——粵省、閩省那樣,氣候更熱,本地降場雪那才叫稀奇。在n市,在我看來,雪景見過了,還不止一次,就不算稀奇了,頂多是像昨晚,有種驚鴻一瞥的欣喜,觸動自己感性的開關。其餘場合?我們都隻會在意化雪吸熱的寒意……
幾秒鍾小團夥沒回應,我有些茫然,定睛看向镓坤,發現镓坤也在看我。
“完了,完了,我剛才不是問你啊,歐陽他們說不下還靠譜一點,你說不下,那老天剛才想不下,明天也得滿足你啊……”
“滿足你個大鐵錘哦,真當我是旗子王啊?我也不是皇子……不然我馬上給你來一手巨龍撞ji加天崩地裂。”
這段時間除了天氣冷,握筆越來越不利索了,加上預見的、未來n市每到冬季幾乎年年都有的雨加雪——這兩件事讓我心情並不美妙,其他都挺好,嚴謹、節奏緊湊的高三生活,能感受到穩中有升,尤其看重“穩”這個字。
哪怕刻意不去想,上次考試才過了一個月左右,我的人生中首次不及格的陰影不可能說散就散的。加上期末考試,這意義就不容小視,就絕大部分學生而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這個年能不能過好、過舒坦。(主要可能會影響到紅包的數額……)
不過這段時間,關於我的數學,各方麵的因素都是把我往正向推:家中做卷子,中間卡殼的次數減少了;趙筱婷給我的補充練習穩步提升我的信心,閑聊的話題開始往日常生活靠了,就比如那場雪,我事先知道她中午是留校吃飯的,所以晚上才發消息給她。
“今天沒有腳下不穩摔倒吧?我班上有個朋友就騎電動車摔著了。”(黛玉:阿嚏!)
“沒有,我一般上下學都是爸爸接送的,他開車。”
“你呢?你是騎單車回家的吧,有沒有危險?”
“下午放學倒沒事,早上騎到半路一個拐彎的時候差點摔倒,好在我直行的時候就減速了,加上我腿長,沒摔就站住了。”
“不過當時還是驚出一陣冷汗。”
“羨慕大長腿。”
“羨慕大長腿+1。”
“可別說了,最近胖了兩三斤肉,有大半都長到腿上了QAQ。”
“看過你夏天的皂片,本身腿也不粗嘛,兩斤肉是兩條腿勻一勻,不就挺好嗎?豐滿一點……”
“話說冬天都是套個秋季校服,別人又看不到腿,而且你稱體重總不至於大冬天穿個單衣上稱吧?”
“減掉厚衣服的重量,說不定你還瘦了呢?”
“鏡水君講道理一套一套的,好會安慰人啊……”
嗬,我也就在目前關係隨意的人麵前,或是聊天的屏幕對麵能放開一些,我本質內向的性格……唉,其實我還有點遠憂:到了大學,或是更遠的參加工作,我這性格能不能變得開朗一些?
扯遠了,總之我和她現在能開開玩笑,接話也自然了不少;再有是周日晚上鄭老師的課,他自己出的卷子、講解過程中有多種方法,次日我們幾人還帶著卷子,找一兩個完整的課間圍在我和肖宇航桌邊,不等鄭老師下節課公布剩餘題目的答案了,我們先對一遍再說。
4:1?解釋都懶得解釋,自己反思一下腦子當時想了什麼妖魔鬼怪。
3:2那就有點意思,多方派個代表複盤一下——講一遍思路,拆分到關鍵細節。勢弱的那兩個對著自己的解答,一步步再捋一遍,自己找出哪一步腦子瓦特了?
所謂的“有意思”在於,不是沒有反殺的可能性——腦子瓦特的也許是人數略占優勢的一邊。單論數學成績的平均排列,肖宇航是第一,我和镓坤大部分時間不分勝負(上回月考是例外……),黛玉第四,歐陽最後。
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翔、我、歐陽的答案一致,而镓坤和黛玉的答案是另外一個。我們複盤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步驟因為圖快,追求簡便,自以為巧妙,結果是弄巧成拙——途中集體犯二,那場麵也挺有意思:三人開始口吐芬芳,如果三人當中“榮幸”有我的話,還能加一個“儒雅隨和”的形容詞……有人捶胸頓足有人光速撓頭有人一口“不科學”一口“信幾拉乃”(其餘四人:實錘了就是鏡水腦子進水了……)。
如果是3:1:1的情況,那也像4:1那樣,不予討論,直接要求自閉反思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