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鄉下故事(1 / 2)

大年初一,因為爺爺給他哥哥拜年,隻需要半天時間,而且也是男方,所以連同我和老媽也要同往。同一時間,外公外婆加小姨,三人上午則是去氨廠生活區,代表我們先給大公公他們拜年,我們一家三口下午再趕過去。

不過往返的時候有一點還是比較巧合的:氨廠距離城區相對近一些,然後開車的話,我們可以沿同一條主路,從氨廠去往下羅鄉下。所以每年初一,上午路過氨廠,心裏多少會有一點奇怪的感覺……

“雖然總共的次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大禹,但……”好像也不是內個味嘛。

下羅,對於我小時候是一個童趣的地方。鄉下的弟弟妹妹都還聽話,沒有什麼蔫壞的心思。屋外用籬笆圈了一塊,裏麵有雞鴨,有幾次我是看見大奶奶或是伯伯進籬笆裏一手一隻,殺了中午就一桌子硬菜。

然後隨處可見中華田園犬,某幾年我還記得大爺爺家的孫女還養了一條小隻的、外形很像蘇牧的汪星人。我對於狗還挺有好感的,尤其喜歡蘇牧,尖尖的鼻子,機靈的眼神,長長的毛發……顏值絕對排得上號的。

我記得那是我第一次擼狗,雙向一本滿足,後來才知道那不是蘇格蘭牧羊犬,隻是串串或是喜樂蒂,但……whocare?反正擼到了,家裏一來地方不夠大,二來老媽嫌養狗麻煩:要麼擾民啊,要麼排泄物氣味重啊。

“養你都費勁,還養小動物?”這是老媽的原話。而我在家養動物……次數是記不清了,但記得是養過三種。

在半邊街養過蠶,養過小黃鴨,屬於滿足童年樂趣,又不會給家人添太多麻煩的那種;至於養兔子……這倒記不太深,大概是初中的哪一年暑假吧。

和外公逛街,看看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可買,結果瞥見一個商販在街邊擺攤,幾個籠子裏是小貓小狗小兔幾。我也說不清當時腦子是搭錯了那根弦……可能用類似掩耳盜鈴的思路去想:“老媽不許在家養小貓小狗,那小兔幾呢?”

也許沒啥問題?

於是我……隻是抱著“嚐試一問”的心態,問了外公。

“買隻兔子回家養唄?”

之前就說過,外公對於我提的要求,99%是滿足的,例外的情況還是當時老媽在場,然後阻止了我,足以證明外公對我這外孫是倍加寵愛的……不喜歡用“溺愛”這個說法則是因為,我提要求向來都是不過分的,主動提要求的頻率也不高。話又說回來,這也是我有時討厭老媽的一些做法的一大原因。

買回家的路上,加上老媽還沒下班吃飯,這段時間我是挺開心的……然後就挨老媽的一頓罵,這才理解到我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片麵地愚蠢。

她當著我麵都不避諱地承認:自己小時候是個瘋丫頭。既然是瘋丫頭……像是養小動物啊,肯定經驗比我豐富咯。

“兔子的排泄物好騷好臭的啦……哎呦,你這是給婆婆家裏增添負擔啊。”

“一次沒掃幹淨,加上家裏本來地方就小,你可真是……”

半個月不到,家裏就找不到兔寶寶的影子了,婆婆說是上午帶它在樓下的花壇草叢裏吃草、運動一下,結果過一會兒發現找不到了……

這說辭也忒假了一點吧?樓下的花壇雖說不是小小的綠化——石墩子還是圍有幾棵大樹的,但……

外圍一圈的矮樹叢也不是很茂密的那種,要發現其中的一隻會蹦躂的小兔幾,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

我倒覺得婆婆“因為腿腳不夠利索,所以不會走進那裏捉兔子”——這種說法我還更能理解,而說這種明顯的謊話,才是我當時心情鬱悶的原因……

嘛,扯遠了些,聊回到鄉下的動物,據大爺爺說,我還騎過水牛——那好像是在我初二還是初三那年初一,大爺爺帶著我飯後散步,介紹了鄉下人家包的地、種的菜,又領著我下到野路上,走了不遠,就看見一頭水牛。

“以前羅家集的水牛還挺多的,現在少了……牛牛你還記得不?你小時候到鄉下,還騎過自家的牛。”

emm……這我倒真想不起來了,我那時也不太會語言交流的藝術——這種沒有幾乎沒有後果的“善意謊言”,結果我隻能下意識地、尷尬地搖搖頭,賊拉實誠,不記得就是不記得。

好在氣氛也沒被我的搖頭就破壞了,大爺爺表示忘記了也正常,畢竟當時的我才剛上小學。雖然不是三歲以前的故事——回憶基本隻能看相片,但對於不是重要的事情,我的印象是挺模糊的……

呃,如果按照我現在的標準——喜歡動物是按顏值排序的話,倒是能解釋得通:生肖都說的是“醜牛”嘛。顏值不在線,雖然它們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勤懇忠厚老實,但……

嘶,橋豆麻跌。

說起來我是屬牛的,這麼講前半段是不是自己在筍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