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可能礙於身旁還有那麼多親人,加上我說的一番話……也不是全無道理,所以不便大呼小叫加橫鼻子豎眼地繼續指責?我便趁著身後沒有關於我的言論的兩秒鍾時間,也沒有回眸確認老媽的神情,直接走了您嘞……
他們這是離大公公家沒多遠——聽到我關門的響聲,鄧宇祥還沒跑到對門(我視野範圍之內)呢,隔空就喊。
“牛哥我們玩什麼?”
這麼著急問幹神魔?我雖說“會那麼一丟丟籃球”,但這可不是謙虛或是裝杯啊——真的隻會一內內。
你說我一關門屏蔽長輩(老媽)的嘮叨,瞬間感覺放飛自我,bgm在心頭響起:“好嗨yo……”(官方吐槽:串戲了吧?)
咳咳,這不是重點……yy一下:一到外麵就下意識地拍球,結果忘記了自己還在樓梯步子上呢……籃球落地一個不平,“啪”地一聲,很快啊,球就幾乎呈90度彈飛出去了,因為正好磕到了台階沿。
“如果此時還有我的吊刀在注視著我……的憨批操作,那我肯定當即社會性死亡了,都不用外人不講武德啥的,”(官方吐槽:收回前麵的發言,比起這個剛才的串戲算個p……)
沒有拍球聲,他們當然就不知道我手裏抱的是啥。等我視野中出現鄧宇祥的身影,他見到手上的籃球……
“哦豁……你們會玩籃球會投籃嗎?別等下投個三不沾出來,那就丟人咯。”
???
好家夥,現在信息發展速度就是快哈?想當年我整個小學都對籃球沒啥興趣,自然也就不會玩籃球(盡管六年級我在班裏就算個頭偏高的了),而鄧宇祥小小年紀,就知道“三不沾”這一球場戲謔用詞了?
“誰說的?投籃誰不會啊,別小瞧人!”
“我在學校裏打過籃球好吧?不說打得怎樣怎樣好,三不沾就過分了,我年紀比你大啊。”
“你力氣比我大嗎?”
“比比看不咯?別看你身材比我壯實,說不定就是虛胖,力氣沒啥……”
emm……可能大家都挺無聊的吧,雖然看一個個的,都對大年初一打籃球(還有可能出汗),表示興致缺缺,但“身體還是很誠實”地跟上我的步伐,走到這條盡頭路的入口,水塔旁邊,那兒就有個半場……
啊,這種場地應該是沒有籃網的,到了場地沒有自行車,也的確沒有其他人影,給你們說我屁股後麵一幫小學生投兩不沾,彼此開嘲諷,也沒啥意思,不如簡單聊一下成員組成。
本來說既然老媽這邊親戚多,相應地第三代也多……之前到蘇市,我也有跟你們說過:孩子大都喜歡跟哥哥姐姐玩,而哥哥姐姐除非性格天然就喜歡孩子,否則多少心裏會覺得懨懨——嫌惡不至於,除非熊孩子+掛鼻涕。
咳咳,牙白,都怪自己鍛煉想象力太強——畫麵感太強了,還tm是動圖誰頂得住哇?!
這波聊部分成員,主要是介紹剛才他們的拌嘴來源,加上也是我今年高三,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我有幾個弟弟與我的年齡差有這麼巧合。
鄧宇祥今年六年級,馬上要上初中了。而剛才和他拌嘴的、年紀比他稍大的,名叫範磊,今年初三……
這就是我說的“巧合”——正好隔三年,而剛才最先接鄧宇祥的話茬的、語氣還挺衝的,是郭曉瀧……
嗯,這名字裏的“瀧”(湍急的水流)倒是挺符合他剛才的表現的,隻不過名字有個諧音梗吧……就讓我這活泛的腦子很難不歪到那裏。加上……說句難聽的,家庭整體文化水平不算高,能從“小龍”進化成“曉瀧”,多多少少讓我有點“被水淹沒”。(官方吐槽:你不早就是鏡水了嗎?“浸水”嘛……)
好家夥,當年他出生的時候,咋不未卜先知一下——來個“驍龍”多香啊?或者二姑婆婆家中有軍事迷,來個“梟龍”,也挺87的嘛。
郭曉瀧比之鄧宇祥,具體精確到月份的生日我就不清楚了,我的性格自塑吧……怎麼說呢,一些事情,一開始哪怕自己隻是從他人那裏聽到、知道幾縷線索,隻要我感興趣、想了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我都會要麼直接問,要麼旁敲側擊,要麼暗中觀察、分析;如果不感冒的,別人主動告訴我我都能選擇性遺忘,甚至主動回避……
說得可能有點偏激,但是這麼個道理。就說他們的歲數(不就與年級掛勾嗎),我除了記一下爸媽的生日,小姨和李螢的生日(我:因為她倆生日挨著,好記……官方吐槽:我信你個鬼),連我隔代最親的爺爺的生日我都不記,還管這幾把吊刀的?
隻知道郭曉瀧上著五年級。
反正範磊和鄧宇祥因為與我多少差個三年的倍數,我“升階”他們也要“升階”,加上之前年節的時候在一起玩耍,他倆的性格——至少在麵對我的時候——還是挺懂事、不乖張的,所以我也願意陪他們玩樂,偶爾還會幫著在他們爸媽麵前說點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