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越到後麵,感覺老爸的態度開始放鬆了些,但要求並沒有鬆太多。我也不是覺得委屈什麼的——上午跟冬陽他們說的老爸“好說話”,結果中午就打臉,覺得羞惱——倒沒往那方向想。老爸原意是想給的,但或許是家裏人也在旁聽,加上順帶逼一下我?
“他要我這次遊學回來,至少帶回一個整場出行中,份量足的成績。”不是人人都有的那種“證”——老爸印刷集團的,在他眼裏那跟好點的紙沒啥兩樣,虛榮心騷動想要?他能給我整一遝出來,雖然沒有印章啥的……
“emm,實訓結束除了每人一張結業證明,優秀學員還可能從帶隊員工那裏獲得推薦信,我是以這個為主要目標的……”
學校的話,我一個普通大一萌新就多聽多看少作聲,因為遊學說明講了,是全英文授課,在高中上新二新三課外班的時候,就體驗過全英文授課了,而且時間還不短。有一說一,這還真要感謝老媽給我尋的機構。
這可能就是無形中的一點優勢啊,雖然不能說其他人,尤其學長學姐的英語口語水平不好,我占上風,但至少習慣成自然,在無意間露一手,老師、公司職員知道我才大一的話,說不定是眼前一亮的加分項哦?
“前沿技術的話,能聽懂多少就算多少,再說我小時候也對自然科學、生化一類的知識有興趣,說不定能聽到相關的東西呢……”
“嘁,你小時候感興趣的?百科全書上的東西嗎?那到大學還用的上?”
聽聽,我都不是單純的火大了,我的惱火是替老媽不加思考的發言感到害臊。
“誰瞧不起誰啊?萬丈高樓平地起,神童也不是直接讀大學的吧?照你那樣說,你小學給我報的作文加自然、人文常識班,都是白花的錢咯?”
“怎麼能這麼說呢……”這波是真的隔空喊話了,不過很快被婆婆她們製止,不幹擾我和老爸的對話。
“唔,想得挺全麵的,不是腦子一熱想報名,目標也有,隻是和我預想的不一樣,但效果也差不多了……”老爸話說一半,我隱約能聽懂他想說的意思了,心頭一喜。
“活動的繳費是5500對吧?我們給你批,你報名之後,寒假需要臨時簽證啊,那邊的臨時手機卡啊,換港幣啊,等你回n市我們來辦。”老爸回歸正常模式了,“如果你想不到自我要求,想蒙混過關的,我本來有一個的,現在你就專心考慮你那封推薦信的事情,我的你就當額外任務,不強迫完成。”
獎學金,老爸本來是想用這個來刺激我,“去遊學就得好好努力”——所以本質爸媽都希望我成績好(為首位),隻是老爸關於這個的說法更委婉一些。
而現在知道了績點在假期才統計完畢發到官網上,獎學金的獲取通常都是看績點達到什麼標準之上,so,爸媽那邊沒法用這個作為先決條件……
“嘛,你就當作幫老爸回口血……好像這種說法也不太準確吼,就算你拿了獎學金,我總不能叫你把錢打給我。”老爸像是自嘲地損了自己一道,“所以這任務不太好,你真的拿了獎金,告訴我們一聲就好,就當一個心理安慰吧。”
“誒,你都這麼說了,我再不表示一下豈不是無形間,把我架到火上烤?”事情批準了,心裏鬆快多了,也就有心情跟老爸鬧兩句了。
“要是真能回血,我回n市的時候掏錢買點下酒菜,在家陪你喝點啤的。”
“哎喲幺嘚幺嘚(方言),我兒現在接話越來越6了,我明天就打錢給你,不耽誤撒?”
“你啥時候見過我離deadline隻差一天的時候找你們求救?”
“哈哈,的確,你不是那種性格的人……好了我們這邊馬上吃飯了,你午飯怎麼解決?”
“先等人送盒飯,有餓感就到食堂,天氣冷懶得跑。”
“嗯,隨你哦,你飲食規律做得還挺好,別因為懶,大學四年把腸胃搞壞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曉得了,你們先吃吧,代我跟外公他們問聲好,掛了。”
“嗯好,拜拜……”
喲西,填表,等明天錢到賬,下周一一並交給分團委那兒,突如其來的一大問題——“萬事開頭難”嘛,算是解決了。
“終於可以專心致誌,把那篇序寫完了……”
下周就15號了,好在遊學的事情不僅沒有拖累思考,反而“風馬牛不相及”地觸發了新的靈感……至於你們要問為什麼,我也不知道當時咋想的,之所以叫“靈感”,可能就是找不到依據的創造力吧。
“元素……元的意思就有‘開始’、‘第一次’,和《蛻變》的首刊正好呼應啊;素的話……可以解釋成副班、更早一批‘元素人’,他們對於期刊本身樸素的文筆、質樸的情感。”加點諧音字的話……
嘶……這真是開頭思路一來,後續的東西就不用發愁了。本打算晚上加禮拜天完成的,結果真是“一氣嗬成”:周六晚上半個小時左右寫完初稿,審了兩遍,沒做什麼修改,上床看番聊天打手遊,躺下的時候再閉眼回想初稿的細節,可以改的地方記在手機的備忘錄裏——這麼過了一遍,打個哈欠真正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