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就挺奇怪……我們過年聚會是大年初一到初四不錯,但我記得之前跟你們也提了一嘴:不止請客的這四家人。所以用“熱鬧”這個詞那都算正常範疇,你們結合我的號(鏡水)就不難看出,我對老媽這一邊的家庭聚會,抱著的是什麼態度吧?
之前玩性還在的時候,跟各家的小孩——一幫“吊刀”玩玩遊戲裝裝瘋,現在聽著酒桌上的吆五喝六吹牛打屁,自己也少了帶著小的們跑跳,順帶躲清靜的意思,就有吵得人心煩的感覺。
倒不至於這點躁動壓不住,主要要是在包廂裏,那還管它三七二十一,瘋就瘋唄,關上門誰認識誰啊?興致上來了還跟服務員小姐姐調侃兩句呢……但大公公大婆婆他們訂的餐館,包廂容不下我們這麼一大幫人擠一間,隻能坐大廳。
所以他們的吵鬧聲……有一說一,聽著我是挺紅臉的。
我和老媽走近他們這兩大桌,互道一聲新年好,我搬兩個塑料凳子,分給老媽,她插坐到女人圈裏,我則是插在小鄧同學和小範同學之間。
“牛哥新年好。”
“嗯,你也一樣,新年快樂。”
“牛哥新年好。”範磊也向我道聲好,我也同樣點頭……我和他是正好差三年,意思是都不複讀的情況下,我中考他小升初,我高考他中考。不過因為我們在去錫市之前辦了一場升學宴(雖然我內心是拒絕的……),那時順帶就問了問範磊的中考情況,不用等到過年的時候再去特意問一遍。
沒考進重點高中,家中條件不算優渥,爸媽和自己可能也商量了一下,中考就不複讀了,直接進普高。
“在高中適應得還好嗎?”有時還真的是要跳脫出來看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自己高中最後發揮得差強人意,有多方麵因素,而從頭開始的話,因為中考成績優異,心裏難免會有飄飄然的感覺,加上初三和高一拚接的話,還是等於“平行班到重點班”,節奏、難度……
我不是調整狀態速度極快的學生,也許這就是我埋下的第一個“爛根”?
當然,以我的腦回路代入範磊的問題,還是有點困難……我說的是範磊他理解起來有點困難,不是凡不凡爾賽,而是本身就這麼……殘酷,我隻能委婉地問,至於他聽沒聽懂,是聽懂了用漂亮話搪塞,但自己暗暗記住?還是渾然不覺?這我就沒法細問了。
說實話,關心歸關心,但細問招人嫌,那是何必呢……
“還好吧,感覺初中的東西還算能用,講課速度也不快,勉強能跟上。”
得,前麵官方台詞還算沒太大問題,可寧一個普高新生,高一上了一個學期之後,蹦出一句“勉強跟得上”?
好家夥,跟我講這個,那和告訴我,“高考九成以上概率gg”有什麼區別?
“唔……加油吧,普高對比重點高中的話,也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說法。”我這其實就權當畫餅開玩笑了,“排名上升變得相對容易一些,而你先不考慮重點高中的那些學生,就容易提升自信了……當然如果人膨脹了就想想他們,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對你的心態培養,我覺得是有幫助的。”
至於普高的紀律問題……我自己做得並不算好,也就沒啥資格講這方麵的事。再說,“孤掌難鳴”並不隻是說不學好的人、相關的事,優秀在那片地界能保持長時間,而且效果能(至少一部分)作用在高考上,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與同輩寒暄幾句,隻要是我眼神與長輩之中哪位舅媽、不算自家小姨的小姨對上,或是我低頭看手機,老媽跟她們嘮嗑的時候cue到我,八成是要我說大學的見聞,有沒有擔任什麼職務,拿了什麼獎……
獎學金啥的,如我先前預想的,沒有提,這倒正常:哪能大一上學期就拿獎學金的?我是不是學神親戚這麼久了沒、b數?要麼我覺得你是在侮辱我,要麼你就skr撒子……
但到了大學,問的問題除了學習、日常生活、室友關係……就沒了?
這就是我一開始“奇怪”的點了:逢年過節誇我又高又帥的、喜歡八卦調侃的七大姑八大姨,到我這裏為什麼就聊兩塊錢的相關內容呢?搞不好一個借勢,我就成功脫單了呢?
哼,我自己努力,感謝也沒有你們的份,別到時候晚輩當中我先有朋友,比我年長的幾個就尷尬了啊……
當然這話不能說出口。
嘛,不過隨著我成年,進入大學,以我的性格,的確挺難放下矜持,跟弟弟妹妹玩鬧嬉笑的,這一點上我得承認不如商瑋哥的親和力強。還在小學、初一的階段的弟弟妹妹倒還好,而像小範、小鄧,青春期正當時,感覺與我的距離拉長了,和更小的弟弟妹妹又玩不到一塊去,幾個的個性都不是那種活潑外向的——其實從去年開始,不自然的感覺就逐漸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