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翻譯課的意外收獲(1 / 2)

“我……好像挺久沒聽新歌,或是找我之前不認識的歌手聽歌?”

再準確一點應該是“沒有主動淘歌”了。大學以來,事情開始變得多而雜了,就是課餘娛樂,淘歌也放到很後麵的位置,聽歌隻是聽之前收藏夾裏的老貨,最近進入我“視野”的還是蘆總之前安利的老薛……

“由老師無形安利給我的一個歌手。”這在我回想起來的時候,還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我慢慢和你們講吧。

翻譯課的老師姓陳,和我的高中班主任陽仔,就身型來看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在男性當中算偏矮的一檔,有個大肚腩。我覺得除了“麵容不像”這種笨比都有可能知道的常識,一眼看過去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陽仔戴眼鏡,而陳老師不戴……

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陳老師與我們第一次見麵是挺早的時間段,但來了之後,他也沒有和我們聊天嘮嗑的興致,也沒有許老師那樣,就坐到講台自己忙自己的,等著同學上來提問……

問題是課還沒開始講呢,我們都隻是在課表裏看到了陳老師的姓——老師自己還沒做介紹呢。陳老師就接好投影儀,打開庫狗音樂……好像並不是花了多少時間找到的一首歌,但也不至於是在首頁上隨便點開的。

應該是他收藏夾裏原先就mark好了,一陣動聽悠揚的旋律響起,陳老師……就放下鼠標,走出教室,總覺得有幾分高冷?

“但這首歌……挺溫柔啊。”

中年男子願意聽現代國風歌曲;他是英語老師卻給我們聽小眾偏古風的歌,而不是英文歌;如果他真是喜歡聽……這個歌手的歌,那聽歌的口味似乎跟我還有些相像?不知道陳老師喜不喜歡玉先生一類的戲腔唱法……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

“攬五分紅霞,采竹回家。”

“悠悠風來,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

國風隻是剛才我聽前奏的大致的判斷,而真正聽到歌詞的時候,放鬆、舒緩那是感覺層麵,我一時間還想不到用什麼詞來描述這首歌的意境,直到我聽到“袈裟”這個詞……

“禪意?!”

雖然不敢說從小到大聽了多少流行音樂、金曲,但就是我“對歌不對人”的聽歌習慣,我都不曾聽到以“禪”為國風元素的歌曲。陳老師把程序窗口最小化了,我並不能看到歌名、歌手是什麼,但有別於其他曲風的歌曲聽來,確實讓我有些許的感觸、頭皮發麻的莫名有感。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

文字不算很通俗白話,加上旋律的古樸,勾動我挺濃烈的興趣。從頭聽到尾,並沒有像一些歌,是以歌詞中一個重複使用的字詞來命名的。陳老師設置中定了單曲循環,我不覺得厭煩,但這與去年單曲循環《春秋配》是兩種情緒。

“一個是歌手的唱功,一個是詞曲戳中我這種騷人的癢處……”

可能有人聽了無感,有人之前就聽過,就跟鄰座聊天,這還挺難得的。算算現在的英語課似乎是最早,一間教室有幾個學院的學生、不同年級的學生混在一起上課的。

這一上來就有一種生疏感,講話難度都挺高……除了我,班裏還有一位男生“猛士”,直接挑戰翻譯,化工學院我也能眼熟兩個,但……我本身就不是“自來熟”的性格啊,同班的陳玉明,性格有點技術宅的意思,不算開朗。上學期就隻是點頭之交,這次也一樣,隻是上課之前點頭示意,下課揮手道別,沒有過多的交流……

所以這還會有交談聲,我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當然我這隻是順嘴一提,不是重點。我要說的是在聽歌的時候被別人言語幹擾,我心裏會生發出煩躁不安。這不是我自己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想,這是我喜歡這首歌證明。

“如果陳老師直接講課,說不定我還會心心念念想著這首歌、這個歌手。”第一堂翻譯課就沒能認真……

好在陳老師在自我介紹後,第一節課主要是和我們聊聊天。說的也不至於全英文——雖然老師教翻譯課,但一上來就是即興發揮的翻譯,那我們這幫入門小鬼不跟聽天書一樣?

“語言的魅力是很玄妙的,難以明說的。”陳老師說道,“翻譯課是就是聯通英文和中文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