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堂的飲食偏貴一點,學生的理解多數是“離留學生宿舍近”,隻是離我們大二學長的宿舍也不遠哈……當然整體環境、口味比三食堂好一些,“貴”也是在合理區間,沒毛病。
打牙祭是除了這接近十號人五花八門的主食:經典三菜一湯的餐盤米飯、粉麵、香鍋……考慮到等會的排球練習(時間富裕的話可能會組隊找別人場子打會兒籃球?),飲料也無需提示,自覺買好的。當然礦泉水是最優解,脈動一類的運動飲料圖個味兒也行,汽水的話隻能送一句“開心就好”……
好在沒人去對麵奶茶店點杯抵正餐價格大概2/3的milktea,不然大家嘴上不說,心裏多少覺得不舒服:這玩意比汽水還有“越喝越渴”的感覺,參賽選手拿著,隊友看著不自在。那旁觀人員……
他和我們熟,可以拿飲料對比開開玩笑,這倒不算什麼。
我們是提早一刻鍾到南區球場,曹學長和李學姐跟我們差不多到的……李學姐是正常女生身高,曹學長應該是176-180之間,南方人來說也算正常,比賽來講……
隻能說沒啥天然優勢吧。
“哎呀,這次我們應二隊伍身高優勢明顯,舒服了舒服了,可以躺了……”
“你不是申請入**嗎?怎麼這時候做上青天白日夢了?”李學姐調侃道,“除了何蔚濤,他跟我們說的還有哪個之前排球賽上過場、當過C位嗎?”
“不至於不至於,隻是班長他們身高優勢,也是班上籃球隊的,節奏感找到的話,進攻點多,我們組織的人舒服啊。”何蔚濤說道。
“對嘛,默契度一上來,二傳失誤少了,不就是我們喂得舒服嗎?”曹學長擺擺手,“話說何蔚濤之前跟我說的沒這麼多人啊,有朝一日居然有這麼富裕的仗打,我這條老臘肉不該躺一躺嗎?”
“想多了。”何蔚濤點了賀冬陽幾個,“他們是圍觀的,練習墊球的時候可以一起玩玩,看其中有沒有天賦不錯的,多替補肯定是好事啊。”
嗯,真·想多了,但還不是非黑即白的極端,想想還是有的。
“那就提前開始……啊不對,還少那位大一女生?”
是的,除了陸雨晴,其他女生在周四晚自習,都沒報名參加排球賽……話說明明多數情況下,都是男生打各種球的場合多,咋到了國際賽事,大球就是“女隊牛啤,男隊拉胯”?中間到底哪裏出了致命問題?
啊,隨口一提,是我胡思亂想又犯了……
陸雨晴應該不是在食堂吃的——身邊還帶了小黃和袁靛,要麼是正常惰性,在宿舍吃外賣再結伴走過來,要麼是三人用了何蔚濤不久前提議的“下館子”,吃頓好的從南門走到這裏,就當消食熱身?
“啊……我們是最後一批到的嗎?”
“又不是你上場打球,怎麼聽著像你給其他隊員說對不起似的……”
“袁靛?!你這麼懟很容易沒盆友的好吧,重點還當著這麼多熟人……”
陸雨晴像個觀眾在一旁抿笑,反倒是黃思語和袁靛這幾句,有說相聲的意思嗷。
“怎麼美女過來第一件事是吵嘴給我們聽呢。”我笑著接茬,“大家都沒遲到嘛,第一次集合,態度還是端正的……先讓我們二班直係的學長學姐講兩句,互相熟悉一下,就開始訓練吧。”
曹學長和李學姐先自我介紹,加上何蔚濤,排球社成員把場上一些基礎的規則、陣型分布、擊球手法……簡略地說了一遍,然後就是三人都人手一顆排球,於是分成三小組,繞著小圈墊球練習找手感。
我在高中的時候,因為籃球羽毛球都會一些,感覺排球中的擊球……不就像籃球的彈跳,加上羽毛球對球在空中落地的判斷——兩者結合嗎?手掌拍擊總比籃球的手腕用勁、雙手投球的難度要低一些吧?
反倒是用於傳球、救球的墊球……我有點拉胯。
雙手扣住,但裏麵是空心的,兩根大拇指並攏向著排球的方向。動作倒是不算太別扭,但真正不同角度的排球飛來,難度就瞬間上來了。
接球時,為了適應落點的高低要雙腿彎曲、前後左右位置移動,而真正擊球的時候,除了迎著排球下墜的反方向,手臂用力的大小控製球速,還得手腕扭動控製方向。
如果是正麵來回,感覺自己手腕扭動的幅度不算很多,但就是……可能目測、感覺自己轉了幾度,墊球的方向就能從“高射炮”變成平拋,肯定過不了網的那種。
“平拋的那能叫墊球嗎?我太難叭……”也看了幾眼別組陸雨晴的墊球,雖然不說“指哪打哪”,但也不會墊得離譜,而且對於同組隊員訓練的失誤,有幾次她都能救回一個偏正常的走線。李學姐中途的多次誇讚“好球”、黃思語和袁靛拍手叫好,很快吸引了曹學長、何蔚濤,還有我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