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采訪韓學姐(1 / 2)

我和楊伊楠約好晚上7:40清澈苑門口碰麵,然後步行到四人碰頭的化工樓集合。趙副部宿舍在四食堂那邊,先集合一起去化工樓步驟麻煩,肯定不會選擇了,不過在群裏,趙學姐還是發了個“哭唧唧”的表情。

“鏡水君和小楊一男一女結伴同行,我卻隻能孤身一人……”

結伴同行沒毛病,一男一女也是實況,但副部為啥要強調一下呢?兩者去一難道意思……

嗯,當然會變,然然學姐幹得漂亮,我和楊伊楠手機揣兜裏,邊走邊聊,無視她可能的“暗示”,水群的任務交給窩在宿舍裏,甚至可能已經葛優癱在床上的部員(部長?)吧。

這次受訪的韓學姐也是住在澈苑,但今天她是在化工樓裏麵,應該是在實驗室做課題吧,所以沒有與我和楊伊楠一道,有點可惜吧。我們四人都挺守時,見到韓學姐從樓裏出來,還問會不會耽誤她實驗進度,需不需要縮短一點采訪時間。

“不用不用,已經拜托其他人暫時照看一下了,大部分要操作的步驟之前大致都做好了,別采訪還沒開始呢,你們心態就亂了……”

唔,雖然是副主席,但照顧、關心後輩是挺自然、親切的——少了架子,這是采訪順利進行很重要的要素。

開朗,健談,從化工樓正門走到回廊的兩三分鍾時間,我就能明顯感受到。了解到大學的學霸,明顯不同於中學時期的學霸了。

除了成績(績點),口才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小到主持人、演講比賽,大到畢業論文答辯,未來的麵試……韓學姐還堅持晨讀英語,讓麵部肌肉始終保持活力,複旦大學研究生的英語要求也很嚴,這點我是佩服的。

“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得努力成為最刻苦的。”

忍受重複單一事件枯燥的韌性,這絕對是了不起的品質。學習和生活,韓學姐都保持著言行如一,我是習慣從日常生活去初步判定一個人的優秀與否,之前副班不是給我們看了韓學姐的照片嗎?

當時隻是類似免冠照片的,就是上半身都沒完全展現的意思。我們的注意力就很自然地放在她的麵容上……

“五官……豐潤?”這算高情商的說法,但中間省略號的猶豫也會暴露一些東西。我沒無聊到細問見過韓學姐的部長們,她有多胖……隻是按麵部豐腴的比例,臆想了一下她的“全身照”。

可現實中見真人……說真實感想可能會有點冒犯,但不對學姐說出口應該問題不大吼。

多少有點違和感……

四肢線條勻稱,膚色健康,而且還偏白的小麥色,這我挺羨慕的,記得高中七天軍訓,學校還專挑八月初的大熱天,我們幾個還吐槽是不是暗中請了固拉多……然後我的皮膚不耐曬,每天上下午各搽一道防曬霜,並沒有什麼卵用,從城郊的陸軍軍事學院回來,家裏人第一眼都認不出我。

“哎喲,怎麼曬得跟個煤塊一樣?”爺爺奶奶加老爸見我那模樣,都哭笑不得。我平時也不習慣往臉上身上抹東西,除了防蚊水一類的產品,加上高中時期逐漸封禁電腦,為了避免窩家裏肝題,暑假也能出門打籃球,所以哪怕高考結束的那個大暑假,我沒怎麼打籃球(報複性地玩了波電腦),膚色也沒恢複多少,已經回不去當年那個清秀書生了……

咳咳,並不是水字啊,插一段看似無關的回憶敘事,其實是引到後麵。雖然我對韓學姐挺佩服,覺得她具備學霸的共性,但關於學習——她這常年係裏前五前三的“鑰匙”是什麼?

有時能見到她淩晨三、四點鍾在澈苑一樓自習室……當然不是我目睹哈,大概是同年級或是室友聽她陳述確認。

我對此說法的態度是“寧信其有”的,畢竟有績點做背後的硬支撐,但對本身做法——那種“拚命三娘”的做法,我是不敢認同的,嚐試一次都不會有。

四點鍾去自習室,六點多讀英語……要是還能保證一天至少七小時的睡眠,那得回到我初中之前——基本每晚九點半睡覺,考試經常95分上下,偶爾下90都挨老媽訓,所以之前我對老媽才很難生起好感。

咳咳,就事論事哈,我心裏明白韓學姐不可能這麼操作的,所以對於她這種學習方式,佩服歸佩服,自己是絕對操作不來的……也不知道采訪初稿然然學姐會怎樣誇讚韓文希,又有多少她的學弟學妹相信、效仿,反正我是學不來,模式不兼容。

前麵也提到了,學習方法我借鑒不來,至少目前借鑒不了,但校內生活所表達的一些觀點、態度,我還是挺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