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班長真沒啥壞心思啊……(1 / 2)

除了一眼看去,很難不被吸引眼球的大型建築,我們說是走馬觀花,但該看的、該聽的部分還是要有的(導遊組:Excuseme?):塔林中是同樣數量眾多的玉碑林,刻的是佛教經文;萬佛朝聖的木雕四麵環立;此外還有九龍柱、大銅象,指的是“龍城象教”……

這是觸到我知識盲區了,象教是指佛教我是不知道的,但細想原因說法的話,似乎也容易理解:小時候西遊記總看過吧?現在先不談“章口就萊”的問題(官方吐槽:你不對勁),天竺國的劇情有印象吧?

在如今的印度附近,騎著大象,而天竺也是佛教興盛之地——這兩點拚在一起,叫“象教”也說得通哈。

“龍城”的叫法在我找度娘的時候,已經知道了,但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句詩詞,如果不加思考,還真有可能把這兩座“龍城”混作一談。

實際我們學的是有不少邊塞詩,《出塞》看名字就很明顯了。現在再想想:一個邊關的龍城,一個是江南水鄉的龍城,即視感沒一處對得上的,說個錘子呢?

“龍城象教”的題字是乾隆下江南的第三次,到天寧寺寫在照壁上的。而一路參觀,還有大雄寶殿、大尊的玉佛,大雄寶殿兩側還放置有各一麵日晷……

“不好意思打擾了,也不康康現在什麼鬼天氣啊?!古人的智慧?抬手看表不香麼?”

又涉及到陰天下雨,所以出了天寧寺,路上閑聊時,都誇讚我們臨時做的不爬塔決定。省錢也能看大部分文物,血賺啊,一天的心情基本就沒受這春雨忽大忽小的影響。

“走到賓館附近,看看有什麼合眼緣的餐館吧。”天寧寺下午關門謝客的時間還挺早,而目前我們到過的常州市地方,以及準備要去的地方,都離火車站不遠。雖然中午吃飯的時間偏晚,到現在,我們其實都沒有明顯的饑餓感……

“這趟雨從上午開始,大大小小,但就是沒確實停住一陣。”袁靛開口抱怨道。

嗯,在日常說話,袁靛能壓過平靜狀態(官方吐槽:賢者模式?)的我的說話聲,但也不算是河東獅吼一類的音量,老天爺應該聽不見她的吐槽吧?

“嘛,雖然時間還早,還是現在找家店吃完了事吧,省得回到賓館沒一會兒又要出去打傘覓食,麻煩。”總不至於路過餐廳視而不見,路上點外賣送到賓館吧……

“主要外賣送餐的話,還要另外寫地址,然後可能就用這一次,的確沒意義。”

好家夥,合著你們還真想過外賣的可能性是吧?

圖方便是不假,但既然要正常吃一頓,就不會像中午吃麵,甚至是再浪費一次用正餐的機會,去吃哪座城都有的快餐了事……

附近的一家小飯館,沒有二樓的那種,但直覺告訴我們,可能這種“館子店”,有不是那種蒼蠅館子,能做出幾道當地特色菜的話,反倒要比一些飯店更美味。

我們秉持著(盡量)節約不浪費的原則(畢竟打包回賓館也不知道下一步能幹嘛……),三人各點一道菜,包裏都帶了水或飲料,湯也免了,然後再加一小盆菜羹,每人添個兩碗就差不多的那種——這樣操作挺舒心的。

唯一對我可能有點不友好的,是小黃點了份砂鍋魚……常州一處湖泊叫天目湖,這裏做魚頭豆腐的話,一般是用他們湖裏的鱅魚做的菜。而鱅魚屬鯉科,刺偏多,要我盡可能避開對麵兩位女生的視線,多吃豆腐少吃魚……

“鏡水你不怎麼吃魚?”

“啊……嗯,從小就少吃,本質是怕麻煩嘛,像刺少常見的鱖魚、鱸魚,家裏燒了還是會吃的。”

“噫,懶……”

“小時不吃魚,長大不聰明。”

像是爺爺奶奶在我們小時候誘導吃魚的說法。話說黃思語家鄉是在閩省寧德,省是臨海的,水產品豐富,寧德(閩東)更是冠有“大黃魚之鄉”的稱號,她吃魚在我們三人中肯定是一把手,我和袁靛兩人加起來可能都不是她對手,目前從各自盤子裏,粗略裝的魚刺數量就能看出差距……(袁靛:以為是誰在拖後腿?)

三人三個菜,既然有了硬菜,我預想的紮肝就沒必要出場了,來了份“雁來蕈”。聽了,哪怕看了名字都有可能一臉懵,不會念這字……

xùn,專指真菌一類的菌菇,我之前記得“蕈”的讀法,但釋義記得並不牢——是有毒無毒都包括,還是隻含無毒菌菇。

u1s1,點菜的時候看到這個菜名,因為我自己也喜歡吃菇子,再有確實想小小賣弄一下……算半個生僻字吧,說出這名字時,的確把她倆的注意力往這裏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