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預演的評委是……(1 / 2)

昨晚雖然沒有同思語散步,但還是挺充實的:電腦也玩了,與室友嘴也拌了(算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吧),洗漱上床後,和思語深夜交心也談了,也有自己看番的私人時間。果然夜晚還是迷人的,從各種意義上講都是如此……

其實考試周的緊張歸緊張,但事物總有正反兩麵的,考試周之前的複習壓力,自己總歸是要擔的。雖然國內的大學與高中給的約束力相比,那肯定不在一個量級上,但以正常途徑、能力,考取重點大學的人,基本的自覺性是有的。

考試周有兩周,但下學期的考試周還挺有意思的。小學期有軍訓,沒法補課,而無機在這一學年就結課了,小學期加課的目的是為了下個學期提前打基礎,畢竟大學老師講課像坐飛機,但冷靜下來想,這算是他們溫柔的一麵吧……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第二周的大半還被端午假期占據,該結課的絕大多數都結了,所以有時我們能有這種體驗:還沒過完正式學期,但我們就可以睡懶覺了,對我們學生來說還是挺有趣的。畢竟小學期重新排課,雖然課目少,但基本都是頂前的,之前想到這一點,我有一次還在寢室裏跟冬陽他們調侃:“雖然總體課業時間差不多,但我們這幫夜貓子倒是希望多點考試周的非考試課時啊……”

翻譯課的考試有三個部分,筆試在上回英語課的最後一節已經考完了。陳老師把評分比例分得賊平均,平時分,考試分的筆試、課文抽背、口語表達,三加一就各占25%……

我對這手操作還是打心底感謝老師的,在我理解裏,半數基本是送分(平時分和口語),回過頭看還得謝謝一下老媽給我報的新概念,與外教交流對我而言是一舉兩得——鍛煉口語表達之前,更重要的是克服羞赧感。翻譯筆試上次考完,並沒什麼心態爆炸的感覺,對我的難點就隻有背課文一樣。

“隻要不是臨時給我們整花活——背課文不是一整篇一整篇來,而是依照一篇大致的單詞量,一篇抽個一兩段,讓你背個兩三篇……”理由還神tm有道理:考察範圍廣一點,還能考察同學們的臨場應變能力、思維切換快慢。嘛,雖然臨場應變也就能考到前麵一兩個,回教室後受害者肯定哭天搶地,其他同學肯定一臉好奇,詢問想吃瓜,然後得知一個悲催的消息,愁雲很快籠罩在天花板上,其他同學趕緊臨時抱個佛腳,學號越往後,理論上對他越有利——順著這種思路,以陳老師的教學風格,大概率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應二就我和陳玉明報的翻譯一,而且我們的名字排序是偏後的,重新看了兩篇覺得難啃的課文……我突然覺得人們的確挺矛盾的,像是我現在這種狀況:明明不希望自己是被選中背那幾篇難記的課文的人,但哪怕你有夠幸運,該背的時候你不敢不背,背記的過程還挺苦惱。

好在這波我的旗子沒有立起,可能自己背記,我表現得沒有那麼抓耳撓腮,老天就沒起興趣坑我吧?陳老師在占了一間小屋跟我們一對一的,而像口語交流,獲益於高中課外班的習慣成自然——我這性格隻要不是陌生而又重要的事情,都不會自己提高難度,作繭自縛。

“Hello,Mr..”

“Sitdown,please.”

“Thanks,mynameisZhangQixuan,Ilikeyourclassverymuch,youarefunnyandknowledgeable,Ireallyhopeyouwillstillbemytranslationteacher.”

“Ohthankyou,mypleasure……”

大概率給老師一個稍顯不同的開場寒暄,讓老師對我產生一點興趣……麵試結束才有那種意識,有點後怕——萬一陳老師以為我是真挺牛啤,本來安排我背middle難度的,結果一時興起……那我不是得鬱悶得自扇兩巴掌?

好在老師仁慈,挑了一篇我相對熟練的課文,饒是這樣,還是老長時間沒背整段課文的緣故,還是卡殼了兩次,由老師提醒之後才能正確接上,可見如果挑中難度較大的那幾篇,我會糗成啥樣……

口語表達也是出了點問題,我對於模仿歪果仁口語連讀還是挺有自信的,但我……應該是低估了陳老師設置Q&A的難度。我以為題目大抵就是“你大二上學期打算報什麼英語選修課?”“在這學期你有什麼收獲?是有結交外院的朋友還是課程本身的能力提升?”加上幾個課文內容的理解題,差不多就結束了。哪曾想老師是在口語表述上加難度……

“你高考英語是考了多少分?有沒有報課外班?我的意思是,與高中教材不對接的那種提高班。”

我聽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剛才陳總這段話就說得又快又漂亮……但其中幾個單詞不常用的,搞得我還愣了幾秒,聯係前後才摸索出大概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