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選標兵這一件事,我還挺矛盾的:我是想被教官選上當標兵的,但就單從應化係裏挑高個男生,那都是兩個字,“不缺”。身高差一點的,那不用明說,不出意外是不會被選上的。我雖然是按男生優秀身高要求去長的,但顏值方麵我自認不算“老天賞臉”,何況閱兵的院裏標兵,那是化院三個係裏挑人,競爭挺激烈。
起念想的原因是我想給思語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帥氣的形象,但先不說能不能中標的問題,就是被選上了,那標兵就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與化院的大部隊分隔開來,由趙教官帶小隊進行訓練。
“就不好在集訓時感應彼此中同一支隊伍,休息時輕易見到對方——那種憨傻的幸福感。(思語:那是你,我才不傻呢)”所以我其實是有糾結的情緒在的,但反過來想的話,這……不就像我yy的劇情嗎?以前我不經常用這種……偏中二的方式來鍛煉自己的精神力?
雖然我看也多,大概也明白:用這種方式練意識就像遺忘曲線那樣,用的次數越多,效率也就降低了。但這畢竟是我塑造性格的重要一環,也是習慣了,要我很快換一個提升方法,我還真不一定做得好……
軍體拳、正步走,那把個人體態的協調性的要求都提高了一檔。第二周的開始,這兩項就是主體了,前麵的各種原地動作啊、齊步啊……算是每天簡單複習了。而軍體拳要教的動作還挺多的,正步的話,聽教官的說法是:如果整體練得不熟,隊列在閱兵麵朝主席台方向敬禮的時候,可以用齊步通過,但最前麵的標兵得用正步。
這是正常的規矩,甚至說是“夠寬容”了,隻要別從頭到尾,都說要踢正步……想想就頭皮發麻好吧,順便再佩服一下中國軍人們,踢正步都能步步標準、持久,我是覺得正步很帥,願意去學、模仿,但也不是能做到200m左右都來正步的,不說不知不覺同手同腳這種出糗的別扭操作,但腿腳在中後段是繃不好的。
我自己是除了成為標兵的願景,本身對自己的身體協調性還是有點信心的。網上偶爾也能看到別的學校軍訓,隊列第一排的男同學同手同腳,時間一長還不能改,搞得旁邊的人還受影響……我則是日常比較喜歡體育活動,當然跑步是跑不過冬陽了,但像各種球類:羽毛球、籃球、排球,這些我是會玩的(雖然同齡人當中不算牛逼哈),我屬於願意嚐試但不鑽一項的人。
所以雖然我沒有腹肌(或者說有整塊腹肌……),思語表示挺可惜,但這也不作為選標兵的標準嘛……軍體拳不說打得虎虎生風,我平時說話雖然通常都是心平氣和,但畢竟唱歌的花拳繡腿還是有一點的。
腹式呼吸用的好,中氣夠用的,那軍體拳這種短促的“嘿”、“哈”,那根本不用使勁,就能讓教官注意到你,那不就增加一次機會嗎?不過也是順帶提一句,突然發現還真是有對比才有真切的體會……
這學年我不是學了兩套拳嗎,上學期太極下學期軍體。按理來說,我無論從性格,還是內在文化的喜好,都應該是對太極拳感興趣的。我也不是因為入選,才覺得軍體拳比太極拳更好——有點奇怪,但也沒有像以往那樣,會反問自己理由。
軍體拳以這樣的進度,估計三天不到就會學完,而選人用的正步走還不會像之前練齊步那樣:一開始就分段練習,由易到難。而是一上來就連貫動作……
當王教官一聲令下:“正步行進,預備…走!”然後是比齊步走節奏略慢的口哨音:“嘟…嘟…嘟,嘟…嘟…嘟。”
隊伍中有一批人以為是分段動作,手上擺到與胸口下沿平齊,手指不需要緊握,拇指貼於食指第二指節,小臂略顯水平……這些細節倒是以後一個個調整的事情,明顯的是腿部動作。腳掌和地麵保持平行那都是細節問題了,剛才有說:以為是分段動作,結果居然一上來就是連貫動作?!隨著“啊?”的一片短促驚訝聲,有踢出正步停住,腰臀部位晃動的,有的是第二時間亂了節奏,連帶著附近的人也都不成樣子。
後麵就了解教官的意圖,他們想從我們當中找出非國旗班的、動作節奏感好、且基本動作像那麼回事的學生——正步畢竟不像齊步走那麼自然,說白了齊步就是我們正常人走路姿勢標準化一點嗎(這真不是“億點”),正步的確需要正規的加練,但從一周的天氣預報來看,後期得停訓,這就挺尬的。
“得抓緊時間訓練。”我當時沒有用分段動作,而是連貫踢腿,加上口號響亮,之前王教官也對我有些在意,知道我是應二班長,在係裏也有些人緣……在跟趙學長溝通後,上午解散的隊伍集合時,教官宣布了我們應化係的標兵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