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不興開這種玩笑哈(1 / 2)

我相信心細的思語,不會察覺不到剛才我在語氣當中透露出的些許,對於母上大人的……很奇怪的是我自認我語文還算不錯吧,但翻不到一個可以確切形容我對她感覺的詞語。

“討厭”、“反感”這種程度的詞是不會從我這邊出來的,你們得清楚,我有時會用“母上大人”這類別稱來稱呼她,本意會有點玩笑的性質,我不會否認,但既然用了“母上大人”,那就不要覺得我是說了反語。

也許在我小時候,麵對老媽皺起的眉頭、真聲的叫喊,甚至有時還會動手,說當時我心裏不害怕,對她心裏沒有抵觸、嫌惡,那是假話。但現在?我覺得自己對老媽的感覺首先是尊敬,以及……可能是來自血脈的一份親近,她挺久沒有打過我,我之前捫心自問過,可以原諒她對我這種時候的羞辱,但要說“忘記”?不現實的。

所以在我的概念裏,親近和親切,意義還是區別不小的,我對她的尊敬,重點其實更多的部分是放在“敬”上麵的:隻要是兩人正常交流,她不對我有什麼暗示性的說法,我和和氣氣地跟她談笑。但其他時候,如果不是嗆嘴,那就是我保持沉默,偶爾點頭表示我沒有掉線,但其實跟掛機也沒啥太大區別……

說回到思語這邊,她是沒有針對我這些說辭,做些絕對理性、冷靜的勸慰……嘛,可能應該叫“忠言”更貼合,但這時我也是處在很難真正聽進心裏的狀態。而且也許是先前,我也跟她聊起過自己的父母,對於老媽的介紹,我並不是過分冷淡、木然無感的態度,所以思語也保留一份基本的信任——親子關係的愛意。

比起陷進冷場,不好直入家庭的隱私話題,哪怕是我主動袒出一點,思語是“顧左右而言它”,但那個“它”,也不會是突兀的,讓我隻尬不笑的東西。思語的言語緩衝、應和,能使我放鬆下來——不是認為她了解不到,而是她能比較準確地我情緒深淺。安心的地方就在於此了……

“這樣的張弛有度,我是真要願意,今後基本聽從女王大人的命令無異議嗎?”

半小時的車程,我們聊天的時間似乎是更短一些。現在也沒到飯點,但把兩個景點的遊覽和飽腹強行區分開,顯得有點浪費時間——不去計較太多了,同意在拙政園內吃飯。貴是貴一些,但在我們的概念裏:不是常來的地方,吃點當地特色菜,總比找些全國連鎖的餐飲,印象深刻些,感覺這趟旅遊還能多點說道的點……

“起碼你比我熟悉蘇市。”思語和我這對組合吧,本質上是友好親善,歡快喜樂的,但既然已經能越過基礎的友情線,我身為男生沙雕一下,她身為女生嬌蠻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厚……

“不說驚動你們親戚提供服務的事,我倆都不太好意思(碎碎小聲念),午餐的推薦就交給你了哈。”

“既然決定出血了,不滿足一下味蕾總覺得劃不來,是這個意思吧?”

“沒錯。”思語煞有介事地點點頭,我還有點氣樂。

“江浙滬的菜係都偏甜,魔都還好,回到本省這點就更明顯了好吧……”我這好像是頭一次把“蘇”叫成“本省”,但現在這不是重點,“雖然我之前和你聊過在我大舅公家小長住的經曆,但你可能沒察覺到一些細節問題吧……不不,應該說是我壓根沒說出線索。”

大舅公,指的是我外婆的哥哥,而外婆家的祖籍不在贛,而是浙。這意思是說:當年外婆一家,包括大舅公,在飲食習慣方麵,多少是往“辣”的一麵中和了一些的。我還總記得謝馨姨到n市出差,或是清明祭掃,跟我們家人碰頭聚餐,無論在家外公下廚,還是在外麵吃飯,謝馨姨總喜歡吃辣。

“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市裏,口味清淡了都不算,都能叫清甜了。”有一次謝馨姨到n市,跟我們桌上聊天到時候說道,“所以吃到這邊的辣味……還有一些老街的小吃、零食,都容易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事情。”

當時住在大舅公家裏,在外麵吃飯其實是少數,雖然每天出門遊玩了,大舅公一家也絕對算是平民中的大富翁了,不會覺得在外麵餐館吃飯就咋的了,自家屋裏吃還是舒心,我們都這麼認為的……

“你別把我的記性想太好,我們在蘇市城裏吃過的攏共也沒幾次,你就是歪打正著地選中一家有名的飯店,我都不一定認得自己到沒到它裏麵享用過……”我有關自己飲食方麵的吐槽,向來是不用別人指點的,就很有自知之明的那種,“所以……你完全可以不用顧慮,我不會因為‘吃過了,想整新花樣‘,就拒絕你點鬆鼠鱖魚、糖粥這些東西的!”

“……我怎麼覺得你就是說我想吃那兩樣菜品呢?”思語無語地看著一本正經的麵容裏隱約藏著笑意的鏡水,“我還以為你剛才說不用顧慮,是說晚上先生單獨請客,正好能布置個燭光晚餐嘛,袁靛也不在……”

“咳咳,開始了嗎,第一次宰人?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啊,宰我雙方都舒服的肯定是假期來n市,我盡地主之誼的時候嘛。”

“哼,你的舒服難道是花錢?我最近都在考慮哦,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