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坐動車,回學校,開班會……(1 / 2)

昆曲,蘇省的傳統戲劇,有“百戲之祖”的美稱。之前隻是知道昆山在蘇省,具體位置倒不清楚(所以我有說過不選文科的理由吧),後麵才知道昆山隻是個縣級市,由蘇市代管,非怪我們明明在蘇市內,還能在山塘街見到昆曲館。

“這離火車站也不遠,來往人群多,蘇市估計也有多宣傳的意思吧。”思語這番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

昆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我和思語喜歡唱歌,也喜歡聽戲腔、唱戲腔,對古代戲曲藝術算是有種親近感吧。不過我接觸、聽戲的時間段吧,不是能讓我由親近感變成喜愛的……

我喜歡戲腔而非戲曲,是因為初中喜歡肖老師,喜歡古詩文的同時,樂壇裏又出現了剛哥——《新貴妃醉酒》和《清明上河圖》,雖然這帶著的是京劇的意思,但流行音樂裏帶著古風戲腔,我試著試著發現也能唱,能把班裏一幫人鎮住,獲得他們的誇讚,我當然喜歡這種感覺、喜歡給我帶來這種感覺的東西啊。

聽戲則是更早,我才上小學的時候,那時爸媽對我管束挺嚴,家裏有電腦,老爸也時不時去廣場那個大數碼城晃蕩,跟裏麵幾個店主是朋友,大到單反相機、手機,小到遊戲光碟,都能從他們那兒買來……說遠了哈,主要意思是老媽管我管得嚴,小學是上學期間周末才許玩會電腦遊戲,一天最多不超過兩小時,中學就更嚴了些,隻能放假玩。

所以小學課餘在家,搞定作業後的空閑娛樂時間,就是跟爺爺奶奶“搶”電視看了……其實也沒那麼誇張,為了能多看會兒電視,我這孩子也不是蠻不講理、作死引得老媽來管控的那種。除了看會動畫片——那時基本爺爺奶奶也不會閑到坐著陪我看凹凸曼……

電視的娛樂項目的話,我看動畫,爺爺看些諜戰、打仗的電視劇,體育頻道有賽事,我和奶奶也會跟著看的。但奶奶有時摁到戲曲頻道聽聽黃梅戲、京劇……我當時應該是真的層次不夠,屬於聽不懂就別指望我說好聽。難聽倒也談不上,但比起前麵那些我願意靜下來看的節目,聽戲是能讓我聽著沒一會犯困的節目。

“到我長大了,知道戲曲是我們國家傳統藝術,我也對此抱有基本的敬重。”我跟思語說道,“記得曆史書上也有寫,昆曲,中國古代著名的戲曲劇種,代表人物湯顯祖,作品《牡丹亭》……話說當年好像是曆史老師講解沒太清楚,加上我自己專注度不高吧,我以為說湯顯祖是代表人物,意思是曲目創作、上台表演都他一個人幹的。”

惹得思語沒忍住,噗嗤一笑。

昆曲館和蘇市商會博物館離得挺近的,怎麼說呢……老天爺幫我們安排好了這趟蘇市旅行最後的景點,省錢又省時——看商會博物館,不聽戲。

之前說是做好了功課,但最終打分還談不上“優秀”——山塘昆曲館是市內唯一一家全天候的,集演出、排曲、練功、教學的昆曲展示基地,挑中這地方是沒毛病的,可這說的“全天候”,不是指白天、晚上都有戲曲表演啊……

觀眾聽戲入園是在下午,有下午茶,算是模擬了古代戲班子招待客人,客人聽戲叫好的場麵吧。還有晚場,晚場票價還略貴一點,就是沒有上午場。不過想想也合理,上午不得騰出來給戲班裏的人練習功課,提升技藝水平啊?

而且說“省錢”、“省時”,說的是性價比的問題:聽一出戲平均是15-20分鍾,當然了,相對便宜的下午場,票價也得上兩百,也不是說隻允許你聽半小時不到的東西,那也太坑了是吧?除了聽戲看演出,也有參觀的地方。不談虧不虧的事情,我們拿學生證也有一定優惠,但演出時間不在上午,那我們也沒轍啊……

“不是圖不遠處的博物館免費參觀,不聽戲而走馬觀花看看上個世紀蘇商的興衰哈。”雖然我和思語對近現代史不算很感興趣,我倆又是應化係專業,又不是去年報的工商管理?不然像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整個調研,不是正好契合專業方向嗎……

蘇商啊……話說大舅公也是生意人,在父母一眾親戚之中,算是家底最殷實的一家了,大舅公和外婆在年輕時候,兄妹關係不錯,之前老媽帶著我到蘇市拜訪,現在我上大學,錫市也一樣在蘇省,大舅公一家人給我的印象是親善、大方、彬彬有禮,氣質很好,但不會給人一種敬而遠之的生疏感。大舅公當年去往蘇市打拚,而且獲得成功,肯定不是單純的機緣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