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朝範妙菡擺擺手,微笑搖頭,示意她不要提醒,朗聲道:“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馬臉呆了一下,《黃帝內經》他們雖然以前學過,但是這葉知秋從來不會背的,每次背書都要挨板子打手心,原以為這個問題肯定會讓他難看,想不到毫不遲疑便答出來了,一時心裏有些發慌,得想一個難的才行,眼珠一轉,道:“‘脈浮而緊,而複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你分析一下這段話的道理!
範妙菡一聽就跳起來了:“你太過分了,且不說四師哥前日裏生病沒上課,這些內容他不知道,就算知道了,條文分析隻有大師哥、二師哥和師姐他們三個人師父才要求,其他人都是先背下條文就行了。你讓四師哥分析條文,分明是故意刁難,你明明知道他不懂的!”
範妙菡氣得胸脯不停起伏,呼呼喘著氣。後麵座位上一個壯實的男子關切地瞧著她,低聲道:“師妹,別著急,當心發病!”
範妙菡哼了一聲,沒理他。
馬臉對範妙菡的話裝著沒聽見,衝著葉知秋冷笑道:“說啊,怎麼啞巴了,癩蛤蟆!”
葉知秋冷笑,道:“這一條是《傷寒論》關於痞證的成因和主症的,脈浮而緊,這是太陽傷寒之證,本來應當用發汗解表的,但是卻錯誤地用了下法,使得脾胃之氣受損,‘緊反入裏’一句,說是原來浮緊之脈,因為誤下而變成了沉緊,說明表邪已經乘機內陷,邪結於裏,影響脾胃功能,導致升降失常,氣機窒塞,而成痞證。痞證以心下痞,按之濡為主要特征,心下痞,就是說心下堵悶不適。按之濡,是按下去感覺柔軟而不痛,這是因為無形邪氣內陷,氣機壅滯,其實裏麵並沒有實邪阻結,所以才叫做‘但氣痞耳’。”
這下馬臉真的有些傻眼了,孫兆對這些弟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因為孫永軒、孫永轅和孫永珍三個人入門在前,學得比較快,所以他們在背誦條文基礎上,要求進行條文分析。而其餘的人入門在後,所以隻要求背誦條文,後麵再由大師兄孫永軒慢慢幫他們解說。馬臉問這的這一條,是前麵大考時曾經考問過孫永軒的,馬臉聽孫永軒分析過,不過不太明白,也隻記了個大概,前些日子葉知秋生病沒有來,這部分內容還沒有學,估計連條文都背不出來的,更不要說文義分析了,想不到葉知秋卻說出來了,而且似乎比大師兄孫永軒還要說的透徹。自然讓馬臉是目瞪口呆。
他驚詫,下麵的人更是驚訝,一個個麵麵相覷,仿佛看見鐵樹開花一般。唯有範妙菡,驚訝的同時又是非常的高興。禁不住鼓掌道:“好!太好了!四師哥真厲害!”
隻剩最後一個問題了,馬臉臉色很是難看,絕對不能再讓他答出來,眼珠一轉,又道:“我再問你:‘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蛔厥也。——後麵的條文內容是什麼?”
“你真的太過分了!”範妙菡呼地站了起來,指著馬臉怒道:“這是《傷寒論》厥陰病篇的內容,師父還沒有要求背,你抽問四師哥這個,存心欺負人……!”
說到後麵,她氣喘加急,手捂前胸,附著身不停張口喘氣。身後那男子焦急地說道:“師妹,切莫著急!還是吃顆藥吧?啊?”
“不用你管!”範妙菡扭頭怒氣衝衝吼了一聲,那男子趕緊閉嘴,低著頭不言語了。
馬臉還是裝著沒聽見範妙菡的話,瞧著葉知秋,得意洋洋笑道:“怎麼樣?背不出來了吧?磕頭承認自己是癩蛤蟆,我就教給你,怎麼樣?”
葉知秋淡淡一笑,朗聲道:“‘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令病者靜,而複時煩者,此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複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一。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幹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鬥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我說得對嗎?”
馬臉整個傻了,這些內容師父還沒有要求背,他因為來孫家學堂跟孫兆學醫之前,已經跟過郎中學藝背過,所以會背,想不到葉知秋這個傻瓜蛋,居然滔滔不絕背了下來,而且連後麵的方藥組成,都背了個滾瓜爛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