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153章(2 / 2)

“天地車輪,終則複始,極則複反,莫不鹹當。”*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瞬間而已,部分人發出慘叫,被突然湧現的“世界觀”摧毀了認知,意識不斷坍塌。

在這裏,他們隻有被震撼的命運。

“這是一個神話體係,是一個我們完全陌生的神話宇宙!”

終於有人察覺最致命的問題。

與此同時。皇城地下溫室。諸神默然,惟有守望。

不可思議,邢遠好像實時聽見了一些人的想法,清楚地聽見了“神話體係”這個概念。

“嗯……《山海經》是不是一個神話體係呢。”

事實上,“種花神話有沒有獨立的體係”就是一個經常被討論的問題,經久不衰,估計每隔幾分鍾都有人在想這個問題。

準確地說,它並不是沒有獨立的體係,而是沒有大眾認可度高,而且廣為流傳的體係。這件事的背後藏著一些傳播學的問題,涉及到最早的神話出現、後來的發展變化以及傳播等問題。

文本溯源用於考據,而神話溯源則不一定可以,從實證的角度的確隻能從現有證據步步推導,就如法學常說的“證據鏈”。

曆史還原某種意義就是證據鏈的編排,學術水平高與不高,正體現於證據鏈的還原水平以及長短大小深淺等等維度。理論上,沒證據就不能立論,可話是這麼說,還是有大量的“想象”進入人們的文化記憶,虛實結合,不分彼此。

實證……偶爾會讓人感覺無奈,再多的想象沒有證據也隻是猜測。所以,神話溯源停在了有限的實證上,太多神話沒有作者,部分連個托名人都沒有,當然不好推斷是出於什麼創作環境、什麼創作動機下寫出的文本。

思路就這麼斷了。

但,如果承認“神秘”,思路就完全顛覆了。比如正常人以為的曆史順序、事物出現順序,未必是按著時間線來的,關於神話的時間線也可以重新探討。

比方說,平麵上有幾個螞蟻,人手上有茶與茶水,人先把茶水放下平麵,再把茶放下去,對螞蟻來說,就是茶水先出現,茶再出現。

而事實上,人是清楚的,自己是先有茶,才泡出茶水。

或者再舉個例子,關於倉頡造字,人們可能隻知道倉頡造字的故事,但不知道還有一個故事。

據說,倉頡造字期間,因為心性問題,有所疏忽,因而造的字出現了問題,有人提醒倉頡,倉頡才驚醒,更加認真造字了。

看起來,這個故事隻是說明了倉頡在造字過程中的波折。

但是這個故事裏麵,造字為什麼還能出

問題,難道不是“隨意”造就好了嗎,造字的正確性與合法性,如何判定?造字又不像繪畫,有對象物可以參照,象形文字說是象形文字,實際上的造字法是包括象形在內,還有會意、形聲等等。象形或許還能判斷,會意等其他方式呢?

另外,這個故事還暗示了一個問題,最早的字不一定是最正確的字。

而且,沒發現嗎,這個故事中,又是“誰”提醒了倉頡造字不對?這個人怎麼知道對不對?

要言之,早的不一定正確的,晚的也不一定是錯的。神話體係可能也是同理。

仔細一想,上古故事盡是謎,沒有不是謎的故事,沒有不能留意的細節,因此可以提出很多很多問題,某種意義上,《山海經》是謎語合集,滿紙細思極恐。

總言之,一旦承認世界還有更高維度,那麼,所有時間線、曆史順序等線性時間思維就要拋開。

能做到嗎?拋開時間空間,在混沌中尋找渺茫的邏輯線,人類文明承載了多少知識就必須麵對這些知識,在混沌中編織邏輯。

文科常被稱為偽科學,哲學文學尤其。人們認為自己腦中的想法這麼主觀,一天變到晚,什麼想法觀念都有,有什麼客觀可言。

然而確實有。還有一群在充滿相對性變化的主觀世界中尋找著客觀絕對性的人們。翻開曆史一看,稍一檢索便是他們建構出來的思想道路。

思考……就要拋開一切限製,讓風暴在腦中肆虐,打破認知,不給自己設置任何限製。哪怕有悖實證,不科學,但那又如何。

思考若不自由,知識從何得來?

將時間線拋開後,曆史變成了打亂的拚圖,沒有邊緣鋸齒,因而想怎麼拚湊都可能,什麼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在這樣的自由思維裏,自然就不再重要。

對,知識的譜係就要以這樣的混沌、空無為基礎,層層編織,步步自洽。神話體係的重構也是同理。

邢遠看著星空,忽然道:“有人發現昆侖了。”

作者有話要說:

*《呂氏春秋》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