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他鄉遇故知(1 / 3)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一個普通的日子,都市裏一如往常的上演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故事,陳影珊卻不管不顧的回到了出租屋內。很累了,晚飯也沒來的及吃,10餘平方的房間裏有一股憋悶的氣味。五月的遠州驕陽似火,雖說天已幕色,可依然壓不住排山倒海的熱浪。

這是在遠州市東圃鎮的一個村落裏,密密麻麻的出租樓是縱橫交錯,住在這裏的絕大多數是外來打工人員,陳影珊就縮在這樣的一個角落裏,呆呆的望著窗外,心情實在是糟糕透了。算算這是獨身闖蕩的第100天了,本打算以一種獨行者的豪壯來安慰自己,無奈心念未起卻早已淚滿衣襟。

初踏上南下的火車是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丟棄了家鄉的安逸,遠離了親人們的關愛,隻為了尋求一種刺激而又新鮮的生活方式。22歲的年齡,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再加上陳影珊的叛逆個性,這就成就了小姑娘的這次南下壯舉。可是此時的她,卻開始留戀以前的大學生活,留戀畢業後在銀行的白領生活,留戀家鄉的親人和朋友。是啊,這才第100天啊,以後的漫長是需要一股堅強來支撐的,這絕對是一個考驗。

陳影珊泡了包方便麵,走出了自己的房間,這是一個兩室一廳的套間,可是也隻有這間15平方米的小房間才屬於她,另一個大一些的房間和客廳是屬於另外兩個男孩子的。為了節約房租,也由於初來乍到的一份迷惑,他和公司的另兩個男孩子合租了這套房子。房間裏沒有什麼生活設施,零星的放著幾把小凳,牆上掛了一麵鏡子。陳影珊看看鏡子裏映出的自己,眼圈還是紅的,卻仍舊透露出一股俊秀和甜美。“命由已作”,她不由的自嘲了起來,那種懷揣3000元來闖天下的豪情已經蕩然無存,湧起的隻有一份淡淡的惆悵。

“小陳,你這麼早就回來了,下班時我還找你了。”不知什麼時候張博已站在了身後,陳影珊驚了一個冷顫,卻並不回頭,鏡子裏有一張年輕的男人的臉,具體說是一張不太成熟的娃娃臉。

“哦,我看見你和張小軍在討論給客戶理賠的事,所以就先走了。”

陳影珊其實並不喜歡這個年輕人,原因是因為他長得很象香港某個三流的歌星,從邁進人壽公司的第一天起,團隊的王主任就把張博介紹給了她,讓他帶帶這個剛入門的新人。介於影珊對遠州的陌生,對遠州方言的渾然不懂,張博和張小軍兩兄弟決定把自己租住的房子騰出一間來給影珊,他們兩兄弟擠一間大一點的。當時的陳影珊全然就是個劉姥姥,雖說心中對這兩個男同事有點顧慮,但為了免去東奔西跑租房子的煩惱也隻好領了這兩位師兄的好意了。於是她就擰著行李住進了這個被遠州人稱為“棠下”的地方了。

“今天這個索取理賠的客戶真是很難打交道,他住院時的單據不屬於重大疾病險種之列,可是我們硬是解釋不通了,這也就隻能滿足他今年買的幾份吉祥卡了。來,吃個蘋果吧,別老吃方便麵了,這對身體不好。在想什麼呢?”幾個月來,張博總是對這個同門師妹很關心,可影珊卻是一付拒人於千裏的態度,隻顧一心吃著她的麵條。除了工作,他們很少再有交流。

在保險公司的工作,除開前半個月的培訓課程,王主任和張博也開始帶著影珊做陌生拜訪了,一次次在培訓課上的熱血沸騰,一次次在陌生拜訪中的冷遇,讓影珊真的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毅然出走的初衷了。對於張博這個人,影珊有點模糊的感覺到他在喜歡她,隻是始終沒有勇氣說出口罷了。偶爾的時候,陳影珊也會用自己的一種警惕心理來分析這兩兄弟,張小軍是個喜歡泡網吧的人,大家上班都是早出晚歸,可在出租屋裏影珊卻很少見到他。也隻有張博一直在很小心的在試探著她,影珊同樣在十二分的警惕著他。在這樣的氣氛裏,大家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陳影珊更是有一種欲哭無淚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