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_盟主之爭,聚盟(二)(2 / 3)

劉玄德不過小小平原縣令,其兩位兄弟關雲長、張翼德也都官卑位低,兵馬不過數百,也來赴盟,諸位如何以官位身份,輕視天下英雄!

周琛檄文中早已言明: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宗社絕嗣,婦孺亦爭!天下諸夏華族,人人可言討董驅胡大事!諸位方才如此模樣,莫說劉玄德三人心寒,本將也是心寒!那些將子弟交與我等統帥的大漢子民,若是知道今日這帳中之事,又如何能夠安心?

討董驅胡大事還未開始,便有人擅殺一州刺史;便有人暗中結盟,狼狽為奸;如今又有人在這大帳中為利益,撕扯爭吵,這成何體統!若非為討董驅胡大局,本將錚錚男兒,頂天立地,豈肯與此等人同處一帳!

琛如今正告諸位,現下討董驅胡為大事,倘若有人再暗中構陷,相互結盟,圖謀不軌,影響大局,琛在此立誓:討董驅胡之後,必與其水火不容,不共戴天!若有違背,有如此案!”

周琛一通慷慨陳詞,高聲說罷,在帳中諸侯都是震驚之時,“噌”的拔出腰間軍刀,“哢”的一下便砍掉了他和袁紹麵前長案的案角!

帳中諸侯,包括周琛的人見此都是麵露震驚,也有人驚恐,有人則滿麵激動,心中為周琛叫好!

周琛不理眾人複雜目光,插刀回鞘,向劉備和關羽三人一擺手,示意三人退下,這才緩緩坐了下去,卻是不想再看到有人糾纏張飛之事,將正事放在一邊。

袁紹、袁術兄弟,以及一些支持兩兄弟的人,此刻都是麵露羞憤之色,孫堅更是心下暗恨周琛。周琛方才言語顯然有些就是在說他了!

袁紹、孫堅等人此刻都是心中惱怒,但卻都忌憚周琛剛才言語,怕周琛日後真找他們報複,都隱忍著不說話。

帳中一時寂靜下來,數十個呼吸無人說話,這時便見胡子半白,相貌嚴肅的陶謙站了起來,振聲道:“諸位,軍中非比官場,資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能與用兵才能和韜略相比?不然冠軍侯如何十九歲便做了驃騎將軍!

如今國家有難,我等當更要以公心處事!孔豫州以昔日私怨誹謗周鎮南;袁公路暗中徇私,支持自家人;孫文台更甚,擅殺王刺史,反汙蔑周鎮南與董卓相爭,使得羌胡踏入中原,實乃居心叵測,轉移矛盾!”

三位言辭皆不可取!以我陶謙之見,周鎮南實乃國家幹城!十七歲棄筆從戎,師從皇甫將軍,轉戰天下,誅滅黃巾,平定叛亂。先帝稱為“救火將軍”,特設鎮南將軍府,以其擔任,可見對其信任倚重?

這大帳中,誰敢稱用兵才能比周鎮南更高?誰有周鎮南軍功赫赫?更何況,周鎮南為聚盟發起之人。這盟主之人舍周鎮南,還有第二人選麼?!”

陶謙生性剛烈,言行舉止從不避諱旁人,這些話說完。袁紹、孫堅、袁術、孔伷等人都是心中嫉恨,卻都不得不忍下來。陶謙正是以其剛烈性格,聞名天下,他們若因言叱喝陶謙,卻是難免讓天下嗤笑!

曹操見周琛和袁紹兩方已經破裂對立起來,此刻再坐不住,是他提議自周琛和袁紹中選出一人,沒想到鬧成如此不可開交的局麵,當下忙站起來,高聲道:“諸位,諸位,請聽我曹操一言!”

眾人都是暗中對峙,見曹操如此大行動,都沉默下來,靜聽曹操說話。

“既然周鎮南與袁本初旗鼓相當,諸位難以取舍。便聽曹操一言,看是否有理!”

曹操說罷不待眾人答應,又高聲說了起來:“如今我等大軍有五十二萬,雖然有一半士卒都是新征募的士卒,但卻比董賊勢力要雄厚的多!

董賊有西涼兵馬五萬,收納洛陽京畿南北軍,禁衛等又得五萬。羌兵八萬,胡兵六萬,再加之如今收的三輔十萬精銳兵馬,則隻有兵馬三十四萬!

如今周鎮南占據洛陽東南通往荊州、豫州的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我等又會盟棗陽,在次牽製虎牢關、汜水關的董卓大軍,豈不是正好形成東西兩路大好局麵!

既然盟主難以選出,以曹操之見,何不根據這大戰形勢,設置兩位盟主!周鎮南正好為西路大軍盟主,統兵與洛陽西南三關;袁本初統領東路大軍,統兵與洛陽東南汜水關、虎牢關二關,並分兵進攻洛陽東北壺關,正好從三麵對董賊形成包圍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