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鑼聲音停息,聲勢壯大的遊街隊伍停在青雲閣外。
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
李青打量著眼前的青雲閣,青雲閣本就高達數十丈,矗立山頂之上,更是直聳入雲。
閣樓共有九層,站在最上麵可觀雲霧美景,可觀涇江江景,更可俯瞰整個盛京。
閣樓前,是一個巨大的廣場。
廣場中央,擺放著一尊三足的青銅巨鼎。鼎座用漢白玉打造,鼎高一丈三尺。傳言此鼎是大周開國之時,從灌溉大半個大周疆土的涇江中浮起。是上天對大周開國皇帝的認可。
大周開國皇帝,為此特意建造青雲閣。
傳到後世,青雲閣慢慢成為皇帝設宴新科進士之所在,直到本朝。
李青翻身下馬,和孔德祥、王琰走入青雲閣。
一進青雲閣,視線豁然開朗。
裏麵空間十分大,布置裝飾是經典的大周建築審美特點。
牆壁四周,鑲嵌了不少聚光珠,顯得更加明亮。
一樓正堂,一百多位新科進士正坐在案桌前。
“學生孔德祥,見過朱大人,見過各位同僚。”
“學生王琰,見過座師,見過各位同僚。”
入閣之後,孔德祥和王琰紛紛向著主座上的文淵閣大學士朱九淵作揖行禮。
兩人對朱九淵的稱呼,也有所不同。
在大周,座師的稱呼源於老師,但比老師更加尊重。
因為座師不但要盡到老師的責任,還有為門生在仕途上充當領路人的責任。
王琰此前與朱九淵並無任何關係,稱朱九淵為座師,意味著他有投靠的意思。
這不是單純的要當朱九淵的門生,裏麵蘊含著一些功利的因素。
因而通過科舉的確能選拔到更多人才,卻也誕生了一個弊端、一個官場中的潛規則。
每年科舉,不少朝堂重臣都搶破腦袋想要當主考官。
最大的好處便在於他們能吸納大量的新科進士到自己的派係當中。
當然,考生也可以選擇不拜主考官為座師。
就如孔德祥。
孔家在朝堂當中,也是一股龐大的勢力,他沒有必要投入他人門下。
所以二人同時入仕,朱九淵會竭力幫扶投入自己派係的王琰,而不會幫扶孔德祥。
每年科舉主考官都發生變化,每一位主考官都有自己的派係。
隨著時間的沉澱,朝堂當中派係之爭,可謂是錯綜複雜。
尤其是不少世家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會出現一個家族的子弟,分別投入不同派係。
隨著世家的加入,朝中派係愈加複雜,怎麼理都理不清。
大家為了各自的利益鬥來鬥去,最後受益的隻有皇帝。
這也是為什麼皇帝不會讓一個大臣同時擔任好幾次主考官的原因。
當然,一旦涉及到世家的根本利益,這種朝堂中的派係之爭將會被瞬間壓下去,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皇權。
“嗯。”
朱九淵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孔德祥和王琰兩人的選擇。
此時所有新科進士,甚至朱九淵的目光,都放在了李青身上。
眾人都想知道,李青這個寒門士子,將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
是投入這位極有可能繼任丞相的文淵閣大學士,還是其他?
世家子弟,家中有長輩在朝為官,大可在長輩的幫襯之下進入仕途,不需要遞投名狀。
但寒門士子隻有一次遞投名狀投入某個朝廷重臣派係的機會。
錯過了這個機會,失去了座師和門生的羈絆,很難能夠加入其它派係。
“學生李青,見過朱大人,見過各位同僚。”
李青彎腰作揖,不卑不亢。
科舉中的這個潛規則他知道,朱九淵權勢滔天甚至有望繼任丞相之位他也知道。
但他還是不打算投靠任何派係。
大周官員做事,先保自身,再為所屬派係,最後才是天下百姓。
李青踏上朝堂,為官做事,隻為百姓。
二者之間的理念有極大的不同。
沒必要同流。
“狀元郎入座吧。”
朱九淵的聲音蒼老卻非常厚重,指著他右下方的一個案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