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位讀書人的追求。
國子監會講廣場之上,上千名來自大周各地的讀書人,全都屏氣凝神,等待著眾位大儒對治國之道的辯論。
陽山書院的山長,門生遍布天下,在文壇上德高望重的大儒王林甫率先開口道:
“禮者, 所以固國家,定社稷,使君無失其民者也。
主臣,禮之正也。威德在君,禮之分也。尊卑大小,強弱有位,禮之數也。
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 大夫愛官屬,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不義。
昔人皇以禮治國,才有了人族的黃金盛世,才有了封神時代的璀璨。
後世禮崩樂壞,致使國家動亂,百姓民不聊生。盛世不存,人族衰落。以至於人道不興,道佛趁勢而起。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乎?如禮何?
治國之道, 當遵禮製!以禮治國, 以仁興邦!”
王林甫一番對禮製的解讀,立馬迎來了在場上千名讀書人的喝彩。
許多大儒,也紛紛點頭。
尤其是孔嵬, 對王林甫這番話更是認同至極。
做人以禮, 禮是人之為人的規矩。
治國以禮,禮是王朝運行的規矩。
它也就是相當於佛教的戒律, 戒沒了, 佛就沒有了。
同樣於儒家而言,禮沒有了,儒也就沒有了。
文淵閣大學士朱九淵補充道:“禮是規矩人和國家都應該恪守的規矩,如同做文章,文章有文章的章法,要懂得章法,才能寫出好文章。作詩詞,亦有詩詞的格調韻律,如此才能做出好詩詞。
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做人便要學禮,以禮恪守自身,方能為君子。
不同階級的人,按照不同的禮約束己身。如此國家才能強大興盛起來。
此之謂孔聖所言,不學禮,無以立。
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國無禮則不寧!”
作為繼承先祖朱齕理學思想的大儒,朱九淵在禮製上麵侃侃而談。
他深入淺出的言論,結合孔聖所言,令不少讀書人恍然大悟,受益匪淺。
一眾大儒盡皆麵帶微笑,表示讚同和認可。
國子監祭酒孔嵬聽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窮輕重皆有稱者也這番話,臉色有點複雜。
受李青“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衝擊,他對禮的階級劃分,產生了懷疑。
稷山書院的山長司馬鏡,已經打心底裏認為禮不該分高低貴賤。
他直接開口說道:“禦史李青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並以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進行佐證。
老夫以為,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方乃至理!
禮不該根據人在貴賤、長幼、貧富此類的階級,而使人放在一個固定的地位。
君王治國,應根據人的學問、能力、忠誠等諸多因素考量,決定其在一個國家當中充當什麼角色,將其放在適合的位置上。
如此國家才能興盛,百姓才能安康。”
司馬鏡一番話說完,現場沒有之前的滿堂喝彩,甚至陷入了一片靜默當中。
陽山書院的王林甫,當即吹胡子瞪眼,怒斥道: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乃離經叛道,背離禮製!”
文淵閣大學士朱九淵也跟著大罵:“李青此人,不尊禮製,不尊先賢,實乃大逆不道之輩也!”
如今是國子監會講,朱九淵不可能如從前那般隱於幕後。
而是毫不掩飾的對李青進行批判。
若現在不給李青扣上一頂大帽子,一旦知行合一的學說盛行起來,朱家將麵臨巨大的衝擊。
其餘大儒,包括國子監的四位國子學博士,也紛紛加入批判李青的隊伍當中。
口中句句不離有悖禮製,有悖孔聖思想。
批判之語,也句句都是離經叛道,大逆不道。
來來回回這幾句,就是沒有從正麵來反駁民貴君輕社稷次之的思想。
再加上現場聆聽大儒會講的讀書人參與進來。
一時之間,整個會講廣場,都充斥著對李青的批判。
他赫然成為了受所有讀書人唾罵的對象,被千夫所指。
麵對千夫所指,群儒唾罵。
李青站起身來,橫眉冷對千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