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心頭一驚,瞧皇上的神情,多年內宮爭鬥早已磨掉了他的溫情,“難道太子胤礽的死……。”
康熙坐著不動,隻是唇角微微揚起,沒有人知道他說此番話的心情,“皇後確實是病故於產後失血,不過太子……。百年後景陵裏隻會葬著朕和皇後,這算朕對她的補償吧。”
若不是大限之期已到,皇上是絕不會向自己說出這些秘密的,何時君王的心已如此冷酷無情。好在這些年他謹慎為官,未犯大錯,可這一說道錯,周培公又擔心起來,“可是明珠大人這些年也賣官鬻爵,私拈不少錢財,難道皇上你也……。”
康熙皺眉道:“明珠得勢的這些年是眼看著品質墮落,所以朕寵幸了張廷玉。”說到此,康熙輕輕一歎,“隻不過衡臣這事兒,朕是有點做過頭了。”
這一聲衡臣喚得周培公心頭一顫,真不知皇上的無情還是多情……
“皇上,臣大限之期將至卻臨終前還有機會能與皇上交心,就請皇上聽聽微臣最後的幾句話吧。”
康熙點了點頭,周培公坐起了身慢慢說道:“第一、張廷玉大人他不貪財、不好色、不圖享受,他就是想出人頭地替漢人爭一口氣。這一個人,皇上以後要用他。第二、明珠和索額圖都是老臣,品格雖不是一流,但聲望還在能一呼百應,在沒有找到適當人選取而待之時,老臣亦動不得,否則朝廷傷筋動骨。第三、微臣最是擔心還是容若,他太善良了,皇上的演技如此高明,就將他騙到底吧。今日對微臣說的話,永遠都不要讓他知曉。”
康熙看著周培公的目光微微變了變,“經世濟國之才,忠臣謀國之思。周將軍若不在,朕真的會很惋惜。”
周培公淡淡笑了笑,端起康熙為他倒的茶,看著茶杯裏嫩綠的新芽,茶杯端起的那一刻,他抬眸正看到康熙微微變化的眸子,“皇上對容若的情意臣心中既感動又害怕。隻是萬一,臣說的是萬一日後太子無德,皇上望您莫要執著自苦,得忍痛割愛啊!”
“慢!”康熙阻止不及,周培公言盡,立刻舉杯飲下那杯茶。周培公放下茶杯亦隻是風輕雲淡地笑了笑,他俯身又向康熙鄭重的行了一君臣大禮。
康熙心中忽而很難受了,“周培公我知道你是一個忠臣,你的忠心朕從沒懷疑過。你這一生都在為別人活,就沒有一件事是為自己求的嗎?你若有,但說無妨。”
周培公靠在床榻之上,想了又想,終究搖了搖頭,“沒有。”
康熙坐在周培公床榻旁亦是良久的沉默。直到周培公斷氣了很久,仍未離開,康熙覺得周培公並沒有離開,他的談吐氣度,他的沉穩大氣永遠地活在了康熙心裏。
次日,清晨。
康熙推開周培公房門後,發現一眾文臣武將走已候在周府,死後才門庭若市,始終是滿漢不容。
康熙看了一眼眾人,“昨晚你們一宿未睡吧,卻也有人從此長眠。”忽然冷冷下令道:“把眼淚收起來都別假惺惺的哭了,別拿你們的做作去打擾他!”
受到責備,群臣伏地一片,哭也隻能壓抑著。
康熙看到人群中那一襲白衣,張廷玉的眼睛紅紅的,也許所有人的哭咽或是做戲或是應付,但張廷玉應當是真的。因為從此以後朝堂上,又少了一位漢人重臣,好不容易搬回的局麵,而今又孤掌難鳴了。
紫禁城,城樓。
“周將軍去世後,皇上一個人去了城樓吊唁,皇上一言不發,奴才很是擔憂。”梁九功還是和從前一樣遇到麻煩事了就去找容若。容若聽到周培公去世的消息,心中大悲難過不已,風很大趕到城樓上時,他看到康熙的衣襟在風中翻飛,容若取出披風,輕輕披在康熙肩上,“皇上,城樓風大。”
康熙回頭看著容若好半響才說道,“每每獨豋高樓,站在高處看著遠處的萬家燈火,我便感覺到肩上責任重大,身份是一國之君,要開疆擴土,護佑萬民。從前朕很喜歡在城樓上和周培公談論軍事,而今隻怕再沒這機會了。”
容若心頭一酸,眸中泛出一抹堅毅之色,“若皇上願意,臣以後陪你同登高樓,並肩扛起天下風霜。”
康熙搖頭笑了笑,“不,朕希望你在朕的身後,別讓這風雪沾到你。”
容若低頭笑了笑,卻看到康熙手上拿著一本奏章,略略有些奇怪,“這一本奏章是?”
康熙道:“這是周培公臨終前上的最後一道奏章,他舉薦言烈宸為下一任大將軍。”康熙眯了眯眸子,周培公難怪一直不提言烈宸,原來是早已修本把他寫進奏疏裏了,康熙雖然不希望言烈宸重獲兵權,卻也感動周培公的麵麵俱到。
聽到言烈宸被舉薦為大將軍,容若忽然沉默了,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安排,可是他也知道皇上心中的顧慮。
康熙笑了笑看著容若,忽然說道:“生生死死朝堂上大臣來來往往,殷盛繁華都不過曇花一現。而不論未來發生什麼,你都要相信,對我而言你是唯一的。唯一的你。”
康熙忽然轉身,將容若緊緊擁在懷裏,“我已失去的太多,你決不能先離開我。”
容若望著紫禁城上方的天空,流雲來去無憑,經曆了那麼多身不由己,早已明白人生聚散無常。可這一刻還是忍不住想承諾,容若抬手環住康熙的肩膀,輕聲道:“我決不先離開你。”
紫禁城的城樓上,隻見兩人相擁依偎,這一刻的溫暖,足以依戀一生。
公元1678年,大將軍周培公薨,追封為忠烈侯配享太廟。
公元1678年,冬,納蘭性德之子,夭折,其妻傷心不已,不久,卒。納蘭性德悲痛不已,一夜內作百首悼亡詞,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皇上亦下旨追封為一品夫人。
公元1685年,冬,禦林軍統領納蘭性德病重,皇上親去七次探望。據悉納蘭性德病重期間繪七副巨型山水畫,西北大漠,西藏雪山,暹羅河畔,緬甸鬆巒,水墨丹青延綿千裏山川親贈聖上。冬末,納蘭溘然長逝,皇上大悲不止,停朝七日。而後數十年金戈鐵馬,大將軍言烈宸的鐵蹄下最終將納蘭性德所繪七副山水在大清的鐵蹄下收為版圖。功成之日,言烈宸請辭離京,蹤跡竟無人知曉。
公元1688年,明珠遭言官彈劾,附又被索額圖複議。雖權勢未替,然為內大臣者二十年,竟不複柄用。四十七年,卒。張廷玉領銜南書房,授一品保和殿大學士,任軍機大臣太子少保奉詔竭力輔佐太子。
公元1722年,春,憶及故人皇上再次駕尋明珠府,據隨從敘述,聖上於納蘭性德書房內一方青蓮荷花屏風前注目良久。隨後聖諭眾人退,獨自翻閱納蘭性德藏書,忽聞皇上悲痛泣淚,侍衛聞聲而至,聖上無恙,然手緊握一塊碧玉,泣不成聲。同年,冬,聖上薨。劇記載,司禮庫掌事清點乾清宮寶物,此玉篆刻皇上名諱——愛新覺羅玄燁。宮人大驚無措不知該將這等貴重之物如何是好。依宮中老人所言,皇上從小佩戴此玉,淵源極深卻不知為何竟是宮闈四十餘年不見此玉。而聖上最後於明珠府重拾此玉。聞言時任宰相的張廷玉大人,悠悠長歎,“這一塊玉啊不提也罷,但你們好生收著,隨先皇陪葬景陵。”
公元1723年,雍正帝立碑,追懿康熙為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終成為大清一代明君,震爍古今,享譽海外,享年六十六歲。史官撰寫平生,由宰相述先帝傳奇一生,曾言先帝生平最痛有兩次,第一次是皇後歿,第二次兩廢太子。然張廷玉向新帝道,先帝還有一次最痛,痛徹心扉,方是1685年的嚴冬可這件事永不能記錄史書裏。新帝追問因由,未果。
公元1724年景陵大修,帝後合葬,扶梓送陵新皇特許張廷玉相陪。據史官記載,先帝薨,張大人至始至終領袖群臣未曾人前落淚,然景陵關上一刻卻是一頭撞向帝陵,幸被新皇雍正所阻,這才發現權傾朝野的張大人早已落淚無聲。
君心若雪,終。
清歌如夢廣播劇第三期已出YS地址p://bbs.jj.ne/ssg.pp?brd=52&p;id=55568
請記住本站比奇屋www.biqi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