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我已經沒什麼庫存給你了(2 / 2)

章成有點著急地說道,“施工隊手中的存貨也沒什麼了,到7月中旬就會出現材料供應不上的問題了。”

周冰怡說道,“不會,已經在現代訂購了一批,可以很快供應上,還有鋼鐵廠的20噸高爐要投產了,煉鋼車間也完成擴建,7月份應可以增產不少,也許自身鋼軌產量可以提上來了。”

章成聽了,臉色沒有一點好像,隻是苦笑道,“指望自產,不如催促你從現代多弄點,別當我不知道,那點產量有多少人惦記,最後分給鐵路工程沒多少。”

他的話一點也沒錯,現在鋼鐵就是緊俏貨,想要的單位多了,增產隻能讓各單位胃口更大了。

周冰怡也跟著苦笑道,“現在沒有一個單位敢說自己寬鬆了,都沒事跑我這裏,要東西要設備。”

章承想了一下,說道,“我隻能等好消息,你趕緊辦吧。”

“不用催了!”

……

如果說工業部門為熟練工人不足頭痛,那麼軍事部正在為征兵頭痛,計劃要擁有5000的常備軍,可是到6月,尚隻有不到4000人,隻是各單位編製有了,缺編的情況嚴重。

李業寧有點頭痛了,為此特意找了孫縣長,有關為什麼征兵工作犯難的問題。

孫縣長與李業守接觸的時間長,對他相當了解,隻能耐心的解說,“征兵是一個大事,我自然要關心一下,沒完成征兵任務,我就開始調查了,現在總算有一個結果了。”

李業寧馬上急切地問道,“快說一下,到底怎麼回事,以前從沒有遇上過這種問題。”

孫縣長認真地說道,“現在的情況屬於:此一時,彼一時。以前大家生活得都非常的困難,當兵對於許多人就是一個好出路,再有不錯的待遇,自然不愁沒人當兵的。

眼下不同以往,伴隨著各項政策推出,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當兵的待遇吸引力不足,別說當兵,就是招工都難了,如果不是難民不斷進入,工廠可能都招不到人。絕大多數人的心態,隻要能種地能養活自己,不願意出門幹活了。”

李業守想了一下,點了點頭,“確實存在這個問題,地方組織民兵沒難題,人們對參加軍訓有熱情,可是征兵卻犯難。”

孫縣長又補充道,“本來人們熱情就不高,再加上對征兵條件又不低,幾乎隻要良家子,有誌從軍的人不少被拒之門外。”

李業寧聽了也頭痛,他也知道征兵標準有點高,但是沒法降低,於是隻能詢問道,“有什麼解決之法嗎?”

孫縣長想了一下,才提到,“我認為提高待遇或降低標準都不合適,你說呢?”

李業寧沒說話,隻是點了頭,提高待遇不現實,標準已不低,又涉及數千人,這事不好辦,起碼他做不了,至於降低征兵標準,他也不想,必須有優質的兵源。

孫縣長見他沒有說法,緩了一下才說道,“如果想解決問題,要麼招強製兵役,反正已經推行廣泛的軍訓,也搞了民兵組織,搞兵役製沒問題。”

李業寧一邊搖頭,一邊說道,“這事不是我能決定的,涉及政策問題,即便要搞,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執行,有點遠水不解近渴。”

孫縣長沒感到什麼意外,馬上繼續道,“如果不能馬上強製兵役,那麼隻有找革命黨。”發現李業寧有點異樣的眼神,又補充道,“別跟我講與革命黨關係如何,我不是外人了。”

李業寧聽了,也隻能解說道,“我們與革命黨關係確實好,實際也從那邊招了一些人,隻是規模不大。”

孫縣長又勸說道,“這事無法避免,我們三個縣才20萬人口,想要組織一支5千人的軍隊,壓力太大,可是革命黨根據地有多少人?至少150萬人,也形成民兵體係,兵源不成問量。”

李業寧想了一下,認可道,“這事以前就提過,隻是沒敢大膽執行,我可以回去研究一下,估計沒人回去。”

孫縣長說道,“革命黨也不會拒絕,那邊的條件遠不如我們,咱們的待遇還招不到人嗎?再說了,他們不是想平衡雙邊的貿易,輸出勞工與提供兵員有什麼區別呢?”

李業寧一點也對,也就沒多說話,告辭之後,直接回李家鎮,去推動大規模從根據地征兵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