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是周流有點驚了,他在三縣區企業工作了相當長時間,知道有許多技術專家隻是短暫的工作,一旦完成任務就會離開,去了哪裏不知道,反正很少能再看到他們。
張隼也看到了他的驚訝表示,於是解說道,“我隻是今天收到了通知,即將調動一下工作,有點不好受。”想了一下又說道道,“你也別著急,不是馬上走,大概還得兩個月。”
周流想了一下,問道:“你不能走了,如果你走了,沒人來接替你。”
“不要說什麼,”張隼說道,“能夠給我發通知,說明接替人員已經選好。你不要什麼過濾,繼續努力工作吧。也許有一天你會接替我的位置。”
“如果你走了,我真不知道這工作該怎麼辦。”周流說道,“一直在你的努力組織下工作,換個人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不如講一下工作吧。”張隼不願意繼續討論這些東西,而是轉口問道,“戰-2的生產線采用流水線式,能運作過來嗎?”
“可以的。”周流氓應道,“大家正在熟悉操作,估計用不了幾個月就可以回歸正常工作。如果零部件和人員充足,每個月10架的生產目標應不難實現,但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差的東西太多。”
張隼聽完點了點頭,說道,“人員增長不可能太快了,培訓學校總是不給力,部件供應是問題,尤其是發動機,如果美國不買發動機,我們可能要停產了。”
“我們不是要自己造發動機嗎?”周流說道,“發動機工廠的廠房已經建了起來,也許明年就可以開始試生產了。”
“我不知道發動機工廠何時能夠完工。”張隼說道,“按計劃明年都不能保證可以自主生產發動機。”
“自己上馬,總比靠進口強吧。”
“沒錯!”
與航空工業相關的自然是航空發動機製造,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以現在的條件卻根本無法保證上馬。不管在什麼時代,航空發動機都屬於高技術的東西,想要建立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工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不願意提供航空發動機技術轉讓,卡了脖子,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周冰怡在8月底回到李家鎮時,與她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個人,這就是李紅兵。他在回到現代時空之後,沒有真正的閑著,經過孔先生的介紹,他接受了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培訓。
在回來的路,周冰怡問他,“你才接受幾個月的培訓真的行嗎?”
“我又不是負責人,”李紅兵說道,“隻是充當考察員,了解航發方麵的情況,要知道這個項目的主要設備全部要從現代時空引進,要配成全套的係統,不少東西要補充的。我的工作就是確認哪些可以在本地解決,以確定從現代時空引進什麼。”
“你的任務有點麻煩。”周冰怡說道,“在航發方麵等於空白一樣。”
“不會吧?”李紅兵說道,“自強學校不是有航空係了嗎?”
周冰怡想了一下,解說道,“隻有一些航空發動機維修技術人員,航空係中的航發人員才培養了第1批,沒幾個人充實教學工作就不剩下什麼。”
李紅兵問道:“從外部招點人不行嗎?”
“從外部獲得的人才渠道增加不少,來自中央派招人容易,還有海外僑民組織,國際工人運動幫助從海外招人,但是數量不足,有關航空方麵的人才更少,即便能夠獲得幾個,也用於充實自強學校航空係。”
這下子,李紅兵有點驚訝了,問道:“現在什麼事情也沒人幹嗎?”
“也不算,”周冰怡想了一下,“前期工作開始,現在是集中力量搞航發人才培養,工廠的計劃早在幾年前就有了,隻是沒錢沒人上馬,我離開前,已經建立了航發工廠籌備部,計劃在渭南先了地方,現在可能已經開始了。”
“隻要不是一切都是空白就行。”李紅兵說道,“我隻是前期考察一下,具體項目應由其他人負責,我更想找一個新項目。”
“還想回來?”
“太想了,”李紅兵說道,“回去之後,我才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時空的生活了,否則我也不會想回來了。”
周冰怡對此沒說什麼,想了半天,說道:“你們都是這樣,可是找個任務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