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遠東鐵路(1 / 2)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中國人大多知道西伯利亞的重要性,蘇聯解體之後,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衣缽的俄羅斯就是靠著西伯利亞土地下豐富的礦產資源撐過了最危險的那段時間。

像吳畏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喜歡思考的年青人,每每想到號稱盛世的滿清王朝居然供手把這片土地讓了出去,偏偏後世還被有良心的曆史學家頂禮膜拜,就覺得心裏憋屈得想找個人揍他一頓,可惜他生得晚,打不著康麻子,想打有良心的曆史學家,JC叔叔又不讓。

相比之下,俄國人天生對土地的貪婪成全了他們的後代,整個十九世紀後半段就是俄國人向西伯利亞擴張的曆史。據吳畏所知,早在十九世紀末,俄國人就已經開始動員力量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線,後來這條鐵路在俄軍和蘇聯紅軍的手裏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不知道幸或者不幸,吳畏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而這個時候的中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腐朽的滿清政權竟然已經退位,新的中央政府居然開始主動擴張,劍指西北。

吳畏對阿哥格格之類的人物一向不太感冒,當然不會為了滿清王朝的消逝扼腕歎息,反而要為自己這個古老民族終於煥發出的進取精神振奮,願意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促成這場勝利。

他穿越之後就出現在黑龍江以北,這一路走來,當然了解西伯利亞的自然環境,不需要多少情況支持,就可以清楚的判斷出擁有鐵路運輸便利的俄國人在後勤方麵擁有多麼大的優勢,所以從看到那份地圖上標注的鐵路線開始,他就決定要去看看這條聞名於世的運輸線。

離襲擊俄軍前指的日子已經過去三天了,金水河方向的炮聲終於消失無蹤。吳畏一直守在這附近的一個車站旁邊,細心的觀察著這裏的情況。

看起來俄國人在三天前的進攻中損失慘重,這幾天一直有運輸傷員的車輛在車站與前線之間來回穿梭,從後方運過來的軍火被服也都是一下車就被運走。

吳畏對於殺傷人員沒什麼興趣,在他看來,多給俄國人準備一些傷殘士兵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死了可以一了百了,隻要活著就得消耗社會資源,增加不穩定因素,絕對比發動一場戰爭帶來的打擊要來得有效得多。

真正吸引吳畏的是列車運載過來的那些軍用物資,這些才是真正支持俄軍戰鬥力的東西,它們就像是支撐屋頂的柱子,隻要想辦法讓它倒下去,整個屋頂就會轟然倒塌。

按照吳畏的觀察,這個車站每天都會有一列火車開來,卸下物資,然後裝上傷員開走。他發現每趟列車的車輛數目並不是固定的,有時甚至有空車到達。所以吳畏判斷,這附近應該還有一個物資集散站。

吳畏對這個集散站很感興趣,但是估計距離不會太近,而且他一個人能力有限,就算去了也幹搞不出多大的事情來,所以仔細想了一下後,就打消了一探究竟的念頭,專心打麵前這個車站的主意。

三天前他襲擊俄軍前指之後,俄國人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出動了不少人進行搜索,可惜在西伯利亞的原野上,這種規模的搜索並沒有給吳畏帶來太多的麻煩,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吳畏也不可能輕鬆混進車站裏去搞破壞。

今天俄國人的搜索行動終於結束了,指揮官重新把注意力轉移回前線去。吳畏也看到了自己回到同胞中間的希望。

他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重新回想了一遍自己將要進行的計劃,確認沒有疏忽之後,這才慢慢的從樹叢中退了出來,然後像平日裏那樣仔細的消除痕跡。

其實這麼做沒有什麼必要,如果自己得手了,那麼就再也不會回到這個地方來;如果自己沒得手,那麼恐怕俄國人也不會再給自己機會回到這裏來,一切隻是習慣使然。

趁著夜色,他悄悄溜進車站內一間倉庫裏。看起來俄軍前線需要一切可以運達的物資,所以這些倉庫裏大多已經空了,吳畏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收集了一些易燃物,為自己將來的行動做準備。

每天都會來光顧一趟的列車通常在中午時分到達,吳畏沒有幫手,也沒有遠程遙控手段,計劃能不能成功,就看火車的正點率了。

淩晨是人體最困倦的時刻,吳畏也不例外,他小心的在門後布置了一道警報後,就抱著步槍縮在角落裏打起瞌睡來。

他不敢睡得太沉,所以很快就醒了過來,睜眼後發現天已經亮了。

等待的時間總是顯得格外漫長,吳畏幹脆抱著槍繼續打瞌睡,直到太陽慢慢爬到了頭頂上。

他從軍裝的口袋裏摸出一塊硬梆梆的幹糧,掰下一小塊含在嘴裏用口水浸軟,才慢慢咽了下去,然後從倉庫的角落裏搬出一罐煤油,把它均勻灑在一摞俄國軍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