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零年的北京城,雄偉當中顯得略有些破敗。在這座雄城當中,先後有過數十位皇帝登基坐殿,最後留下的,卻隻有這座古城和城外的一片墳墓。
當初清帝退位,五族共和的時候,大總統葉知秋曾經祭告天地,與滿城百姓約定,共和國在城裏“不修宮殿、不立宗廟,國防軍不進城,以維持現狀為要”的“三不一維持”原則,所以城裏還算安靜,雖然每月的旗餉水份越來越大,不過旗人們倒也能分得出輕重,知道現在不是自己的天下了,自然也就沒有了從前鬧餉的勁頭,旗人媳婦看著領到手裏零散的大錢,也沒人破口大罵了,反倒是常常相對流淚。
國防軍算是野戰軍,不能依舊例進城駐紮,所以四九城裏麵新建了警察局,職權倒是和從前的五兵衙門差不多,隻是管的事兒更多了,能支使他們的衙門也更多。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隊打著綁腿的巡警出了西城門,在路橋驛旁邊停下來,紮起了花棚等人。
北京城閑漢多,不多時候就傳出消息,說是在東北大敗俄國人的黃有為大將軍要回京述職,引得不少人聚集在城門外等等著看這位名震天下的大將軍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這種看熱鬧的人群裏,最不缺的就是消息靈通的人士,很快有人信誓旦旦的說黃大將軍在前線殺良冒功、搶功奪權,所以這次回京不是來受封的,反倒是要革職問罪。
這時代的老百姓雖然也有獵奇心理,不過對政府高官的信心倒是還沒有崩盤,立刻就有人質疑這些消息的可靠性,可惜架不住說的人言詞鑿鑿,就連朝裏幾位大佬的意見行為都說得有模有樣,慢慢的相信的人就多了起來,本來替黃有為作仗馬之言的人也覺得此事之怕是空穴來風,其必有因了。
那人看到反對派不作聲了,談性越發高漲,正口沫橫飛的時候,聽到人群裏有人問道:“你知道黃有為是到什麼地方打仗去的嗎?”
這人眼睛一瞪,挑起一個大拇指,“這你問我就問著了,那是當年蘇武蘇侯爺放羊的所在,匈奴人的地盤。”
“原來黃大將軍殺的是匈奴人。”那人恍然道。
這個時代還沒有兩少一寬,人以稀為貴的說法,雖說四九城裏滿人多,大家有主人翁意識,卻不拿自己當外人,自然不會對號等同於匈奴,聽說黃有為殺的是匈奴,立刻有人覺得非我族類,殺了也不可惜。
講故事這人發現風向看轉,立刻就急了,瞪著眼睛大叫道:“沒見識了不是?匈奴人那是漢朝的事,現在那塊地早就沒人了,要有也是俄國人。”
這話一出,周圍聽眾頓時都安靜下來,這個講故事的人回過味來,還想再把話圓回來,卻已經沒人想聽,被哄出了人群。
剛才和這人搭話的是個年青人,個子很高,皮膚白淨,留著當下年青人時興的短發,穿的也是這幾年才在國內流行起來的西裝,隻是看衣料也已經有些舊了。
他兩句話擠兌得那個造謠的人落荒而逃,倒也沒什麼興奮的表情,搖了搖頭踱出人群,背對著京城看著大路發呆。這時身後又轉出兩個年青人來,笑道:“程兄妙計,讓奸人自暴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