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帶領三連殘部撤退不久,揚田虎己親自參加的決死突擊就開始了,在十分鍾的炮火急襲後,揚田虎己率領部隊輕易占領了程亮放棄的這一段陣地,僅僅遭到了輕微的抵抗。
正當揚田虎己迷惑不解的時候,張榮鋒等人埋藏在戰壕中的大量炸藥包在定時裝置的作用下發生了爆炸,揚田虎己以下數百名日軍葬身爆炸當中,屍骨無存,在日軍炮火下殘存的大段戰壕也不複存在。
日軍在遼陽戰役後承認步兵第四十九聯隊遭到重創,所以撤回國內休整。但是這個番號從此再沒有出現在任何戰場上過。中日康子戰爭結束一年後,步兵第四十九聯隊的建製終於被撤銷。
日軍的噩夢還遠沒有結束,山地元治接到揚田虎己陣亡的消息後,瞬間蒼老了很多。在發出命令讓小浦次郎抽調部隊占領程亮所部放棄的陣地後,就回到自己的帳篷休息,當夜發起了高燒,不能視事。按照指揮序列,由第一旅團的乃木希典少將接替指揮第一師團。
第一師團換帥,標誌著遼陽攻防戰進入了第二階段。
遼陽戰役爆發的時候,沒人相信吳畏可以憑借幾千潰兵就能阻擋日軍第一師團西下的腳步,
事實上,雖然中日雙方的軍方高層都很清楚彼此海軍的實力,但是中國的老百姓們還真沒有人相信,這個老大帝國已經衰敗到連東洋小鬼子的海軍都比不過的地步了。
共和國成立之後,連打了中日、中俄兩場大戰,國家的民氣正高,都以為咱們中華民族中興的時候到了。
當黃海艦隊大敗的時候,很多人還在慶幸我們還有無知的陸軍。
但是當三十一師兩個主力團被擊潰,日軍從旅順登陸後,大家才意識到本來被依為幹城的陸軍其實也靠不住,這才引發了遼陽和奉天的大撤退。
這個時候,突然聽說一個二十八師的營長飛兵趕到遼陽,力抗日軍,收拾殘局,自然沒有人看好吳畏的前途。
事實看起來也並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僅僅一天之後,日軍就攻陷了主攻方向的國防軍陣地,為了拉平防線,吳畏不得不命令三連兩翼的二連和四連主動放棄部分陣地。
對於讓三連後撤的命令,吳畏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
乃木希典的進攻方式雖然給日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但是國防軍一方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三連從前的老底子已經都搭進去了,第一批加強給程亮的二百餘人也所剩無幾。吳畏不得不把手裏不多的補充兵投入進去。
第一道防線離遼陽城牆比較遠,守軍無法得到城裏的炮火支援,在日軍猛烈的炮火襲擊下,戰壕毀塌嚴重,已經不足以對三連的士兵提供防護,日軍多次攻入戰壕內,所以吳畏才決定主動放棄陣地。
對於吳畏來說,這隻是彈性防禦的一個措施,但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舉措在所有關注著這場戰爭的人眼中另有一番含義。
對於國防軍一方來說,吳畏第一天就丟掉了一線陣地,那麼他在遼陽城下能夠堅守多久就很值得懷疑,即使是從前一直在激烈主張讓第四師盡快出關的聲音也變得猶豫了起來,大家都擔心三十一師三團在增援途中被擊潰的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