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翻臉(1 / 2)

本來吳畏一直都在琢磨十六師的人到了遼陽後都安排到哪裏去了,要知道他這一路上走回來,一個十六師的人都沒遇到,所以這些援軍顯然是不可能去追擊日軍第一師團了。

一個比較可能的猜測是這支部隊的主力往旅順去了,畢竟那裏的日本第二軍的軍部所在地,又是日軍在華的主要登陸場,十六師覺得第一師團敗局已定,所以去增援第四師也說得通。

這個說法的前提是十六師的消息靈通到,到達遼陽城後立刻就知道了二十八師警衛團已經截住了第一師團主力。不然的話,沒有人會覺得吳畏以兩千多人的部隊去追擊一萬多人的日軍可以必勝,而去幫助一個國防國滿編製的主力師欺負第二軍的一幫老弱病殘。

直到現在進城了,吳畏才發現自己從前的猜測都錯了,他太小看了十六師的進取精神,這幫家夥很明顯哪裏去沒去,都躲在遼陽城裏。

吳畏從前看過一部小說,說是一萬重騎兵駐紮在一個村莊裏。他不知道一個村莊能不能放得下一萬重騎兵,但是很顯然殘破的遼陽城能放得下一個師——雖然有些緊迫。難怪十六師不肯放遼陽的百姓進城。

剛進城不久,吳畏就看到不少衣裳光彩的十六師士兵扛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在街上亂竄,很顯然他們在搜刮百姓家中的餘財。

嚴格說起來,在摧毀人民群眾財產這方麵,吳畏要比這些十六師的士兵們幹得徹底得多,起碼人家還把房子剩下,他可是一把火都給燒了。

不過現在看到有人在自己曾經奮戰過的城市裏公然搶劫,吳畏的心裏仍然很不平衡。

當第N次看到有士兵扛著個布包從街邊的胡同裏鑽出來後,他終於忍不住了,下令把這些搜刮民財的家夥都抓起來。

國防軍沒有什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說法,戰爭的時候會不會順手牽羊全看個人品德。吳畏手下的士兵們不是聖人,一路趕回來,未必沒有打著發點小財的念頭,這時發現有人捷足先登,還是十六師這種不勞而獲的家夥時,怒槽早就滿了,聽到吳畏的命令,大家執行得都很痛快,立刻以班排為單位散開,到處去抓散亂的士兵。

十六師的人沒想到在自己占領的地盤上居然會出現這麼一支替天行道的部隊,很多人連槍都沒帶,頓時就吃了大虧,隻能束手就擒。

偶爾也有敢於反抗的人,不過比起個人戰鬥力來,這些士兵明顯不是特務營同行們的對手,識相一點的挨了槍托就老實下來,還不服氣的直接就被特務營的士兵們拿刺刀捅了。

看著血淋淋的屍體被拖到街道上來,所有的十六師士兵都老實下來,很多人這才想起來,就是麵前這支部隊以數千兵阻擋了三萬日軍,把遼陽城大半打成白地,城外日軍的屍體連綿成片,十六師到達後架起了幾十個火堆燒了兩天都還沒有燒幹淨。

這樣一支部隊回來了,大家居然先想的是把人家拒之城外,也不看看自己的身板。

結果現在把人家惹急了,大家的好果子一體沒影,難道誰還敢和這幫拿人命不當回事的家夥對拚?幹脆老實一點,等著上官們打擂台好了。

於是特務營所過之處,十六師官兵紛紛走避,生怕跑得慢了,讓這群殺日本人沒過癮的殺神們看到,也當小鬼子宰了。

吳畏下達命令之後,就沒再過問這件事。在他看來,十六師軍紀如此散漫,戰鬥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不是自己回來,而是日軍打過來,恐怕這支部隊連像三十一師那樣抵抗一下的勇氣都沒有,一早就跑沒影了,也真難為他們怎麼會趕過來增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