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雨的辦公室仍然寬敞明亮,隨著葉知秋滿世界晃了一圈之後,這位國防軍的參謀總長除了又老了一點外,也沒看出有什麼變化來。
那一次出去,因為葉知秋要刻意淡化共和國的武力威脅,所以顧雨露麵的機會很少,就連使團內部也很有一些人懷疑葉知秋帶這位總長出來的目地。
但是當使團最後一站到達德國後,大家才明白了顧雨此行的重要性。
因為對於遙遠的亞洲幾乎無能為力,所以德國人對共和國的警惕性是最低的。
葉知秋最早創建國防軍的時候,就是以德國陸軍為藍本,為了達到這個目地,還通過官方和民間的各種渠道從德國聘請了很多軍事顧問,像藍曉田這樣的高級參謀人員,直接就是德國人負責培養出來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防軍與德軍陸軍幾乎是一脈相承下來的,說是師傅和徒弟也不為過。
這個時候,德國陸軍的威名響徹世界,很多小國和弱國都以德軍為目標,除了共和國之外,日本人甚至直接派遣大量的軍事人員赴德留學。
可惜德國人一點都沒有拿更加崇拜自己的日本人當親兒子的打算,在刻板的德國人眼中,無論日本還是中國,都隻是自己在世界各國的崇拜者之一。
正是因為中日陸軍之間的這種關係,所以德國人對於康子年間發生的中日大戰非常感興趣,這個時代的世界雖然不夠太平,但是兩個準強國之間動員近十萬人大打出手的場麵可不差見。
又因為遍布國防軍高層的軍官顧問,德皇威廉二世對於遼陽戰役的很多細節都非常清楚,對於這次戰役的指揮官讚賞有加。聽說吳畏本來就在使團當中,隻不過因為另有要事,中途回國去了,不禁大為歎惜。
從血緣關係上來說,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是親戚,而且關係還不遠。
有個大牛人說過,這世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皇帝。
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都是皇帝,所以兩個人對這個親戚關係都不怎麼在意,應該翻臉的時候一點都不耽誤。
不過在這個世界裏,這兩位第三種人還沒有機會拉開架子開打,尼古拉二世就蒙主召喚了,倒是成全了一份兄弟情誼。
所以德皇一麵對國防軍的戰鬥力比較感興趣,另一麵也是希望給俄國人在身後培養一個威脅,至少要讓雙頭鷹不能把兩隻腦袋都對準歐洲。所以對共和國使團的態度非常友好,對所有有好處的提議都很支持,絕對不會斤斤計較。
德國的高官們對於皇帝陛下的這種熱情雖然有些腹誹,但是也並沒有人給威廉二世找不自在,畢竟這位皇帝的某些想法的出發點還是正確的。
正在研究總體戰的德國人絕對不會相信,以共和國那薄弱的工業基礎,真的可以威脅到列強們的地位。
所以顧雨在德國可以說是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好處,稱得上誌得意滿。
此時的顧雨已經沒有兩年前被黃有為威脅時的窘迫,五十多歲的人倒顯得很有些意氣風發。
他抬頭看到國防軍最年青的中將師長走進來敬禮,擺手說道:“沒人的時候就不要那麼正式了。”
吳畏笑了一下,摘下帽子捧在手裏走了過去。
他在國防軍中一向以軍容整齊著稱的,除了黃有為、趙運鐸等有限的幾個人見識過他的怠懶樣之外,在別人麵前都是一絲不苟的樣子。
雖然顧雨不止一次在他麵前露出招攬的口風,不過吳畏並不打算和這個人走得太近,顧雨這個人權力欲望太重,和他在一起,很難說什麼時候就要粘包。
吳畏算是葉知秋麵前的紅人,有大總統當靠山,也不用在國防軍中選邊站。
顧雨看著吳畏捧著大帽子筆直坐在椅子上的樣子,搖頭苦笑了一下,隨口問了幾句陸一師的情況,這才說道:“你還不知道俄國國內最近的情況吧?”
吳畏呃了一聲。他在俄國沒什麼消息來源,對葉卡捷琳娜也沒太關心。俄國人的四大主力艦隊讓她收拾了三個,就算陸戰不利,跑路總沒有問題。
而且說實話,吳畏對葉卡捷琳娜的關心程度也說不上有多高,完全比不上和杜迪夫人的親密程度,後者才是他最親密的朋友。
顧雨看了看吳畏的表情,心裏嘀咕難道外麵傳說的事情不是真的?還是這小子已經知道了自己得到的消息?
吳畏不說話,他就隻能自己接著說,原來葉卡捷琳娜指揮的大軍返回歐洲之後,因為親近工黨的原因,在上層貴族中引起了恐慌。
俄國貴族們很快推舉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伊爾。亞曆山德羅繼位沙皇,稱為俄國的亞曆山大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