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世界各國對於國籍的概念還並不認真,特別是歐洲地區,各個國家的貴族在外國擔任職務甚至取得封號都很平常,所以如果按照葉卡捷琳娜的意思,吳畏這個外國人在自己的政府裏擔任武裝力量總命令一點都沒問題。
而且事實上她這個提議也有很多支持者,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就是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嚴格來說是一個實用主義至上的人,偏偏他這個人還很有能力。
葉卡捷琳娜落魄的時候,他看出她必須依賴外援,於是接受吳畏的建議與烏裏揚諾夫的工黨合作,這才讓葉卡捷琳娜迅速獲得了基層士兵的擁戴。
在斯威爾德洛夫斯克戰役的第一階段,也正是因為他排擠工黨高層,試圖奪回軍隊控製權的行為,才間接導致了圍城失敗,讓葉卡捷琳娜身陷險境。
事後雖然葉卡捷琳娜並沒有追究斯托雷平的責任,甚至一如既往的相信他,但是斯托雷平仍然反省了自己的行為,然後發現自己在與工黨爭奪軍隊指揮權的鬥爭中失敗,完全是因為自己手下缺乏能夠打勝仗的將領。
北方政府從成立之日起,大小戰役不斷,名將輩出,但是最有名氣的高爾察克正在統率海軍,幫不上他多少忙。而且高爾察克的資格比他更老,到時候誰主誰次也很難說。
另一個讓他看好的軍中新銳謝苗政治敏感度不高,雖然不喜歡工黨的政治理念,但是和米哈伊爾、約瑟夫等人關係不錯,不一定可以相信,而且論資曆也難服眾。
而在斯威爾德洛夫斯克戰役的第二階段裏,吳畏臨危受命,先是輕兵奇襲奪城,然後靈活轉用兵力,集中弱勢兵力逐一擊破南方軍隊各部,表現出極強的指揮能力,在北方軍隊中也收獲了士兵的信任,被很多基層將領和士兵視為一代軍神,相信跟隨著吳畏這個外國人就可以永遠勝利下去。
所以斯托雷平突然發現吳畏就是他正在尋找的人。
至少在斯托雷平看來,吳畏對葉卡捷琳娜忠心耿耿,聽到皇後殿下遇險的消息後不顧旅途勞頓立即冒險出發救援就是證據。
更難得的是,葉卡捷琳娜也非常信任吳畏,斯威爾德洛夫斯克戰役第二階段,皇後殿下在危難中授予吳畏全軍指揮權,被北方政府上下一致認為是整個戰役反轉的關鍵。
除開這些外,吳畏精通工黨理念,完全有資格和烏裏揚諾夫爭奪工黨的領袖地位,而偏偏他還是一個外國人,在國內毫無根基,必須依靠一方才能站穩腳跟。
綜合看來,基托雷平覺得吳畏簡直就是自己天然的盟友。
所以在一次與葉卡捷琳娜密談的時候,他建議葉卡捷琳娜嫁給吳畏,然後加冕女沙皇。
其實後麵這條建議現在實行並不合適,葉卡捷琳娜雖然已經占據了俄國的大半土地,但是如果去除兔子都不拉屎的西伯利亞,她在俄國版圖內的影響力隻有靠近烏拉爾山脈這一帶。本來依靠強大海軍占領的部分南方港口大半已經被南方軍隊奪了回去,至少現在,高爾察克指揮的海軍艦隊已經很難繞過北海進入大西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