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是陸一師二團二營的一名班長,軍銜下士。
他是第一次中日戰爭後,三十一師在奉天補充兵員的時候參軍的,那個時候三十一師還是國戰英雄,在鴨綠江邊硬抗過日本侵略軍的英雄部隊。能加入這支部隊,讓王翔覺得非常自豪。
直到後來日軍在旅順登陸,他所在的一團從駐地緊急趕往日軍的登陸場,結果剛則到達戰場就中了日軍的埋伏。急行軍之後的王翔氣還沒喘勻,就發現自己的部隊已經被擊潰了。在自己的地盤上被敵人伏擊,別提讓王翔覺得有多鬱悶了。
因為他是本地人,這一帶的路途比較熟悉,所以帶著幾個戰友從日軍的包圍圈裏逃了出來,然後找了個地方躲了起來,自然也沒有參加吳畏組織的遼陽防禦戰。
日軍在遼陽潰退後,他和戰友們商量了一下,去遼陽歸建,當時三十一師的高級軍官們大多離職,正是人心渙散的時候,也沒有人管他們。而且說起來,三十一師除了有限的幾支連級部隊,大多數都做過逃兵,要是嚴格追究起來,就剩不下幾個好人了。所謂法不責眾,也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三十一師作戰失利,兩個主力團被擊潰,總不能指望士兵們各自為戰。
後來吳畏在旅順組建陸戰旅,王翔等一批士兵都被劃歸了過來,從此他就成了陸一師的戰士。
雖然他從軍的經曆沒什麼榮譽可言,但是好歹打過實戰,當兵的年頭也夠,現在也混成了下士。
不過也正因為被打散過,所以他對於戰場上的感覺也和大多數人不同,總是覺得有些提心吊膽。
此刻他帶著自己的步兵班守在一處陣地上,對麵就是日軍的進攻發起點。
在這個各國陸軍還都比較習慣挖戰壕的時代,陸一師的士兵就已經開始挖散兵坑了,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士兵們還是會把散兵坑連接起來,自然就成了戰壕,隻是不會像直接挖掘出來的戰壕那樣整齊。
王翔抱著自己的步槍靠在散兵坑的邊上,透過堆在坑邊上的半截小樹的縫隙往外看,監視著對麵日軍的動靜。
在散兵坑前麵幾十米到二三百米的距離上,橫七豎八的躺著幾十具日軍的身體。
陽光已經黯淡下來,海灘上的風越來越大,吹得陣地附近稀疏的灌木嘩嘩作響。
和王翔共用一個散兵坑的還有兩個戰士,其中一個是去年陸戰旅改師擴軍的時候參軍的,雖然是奉天人,祖籍卻是山東,跟著老子娘一路跑到關外討生活的,張嘴就是一口山東味的東北話,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山東。
小山東雖然是新兵,個子可一點不小,腦子靈腿腳勤快,學什麼都快,所以王翔把他帶在身邊,有事的時候讓跑個腿什麼的,小山東辦事穩妥,還從沒出過什麼紕漏。
長時間堅守陣地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所以小山東和另一個大號劉顯宗的士兵都有點無精打采。
王翔趴在坑邊看了一會,慢慢順著坑邊縮了回來,捅了一下劉顯宗,示意他上去接替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