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城門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吳畏和他的士兵們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就算是熟悉日本發展過程的吳畏,也沒想到這個時代的東京竟然已經如此繁華了,當然就更不要說那幾個跟在他身邊,一直以為日本是個野蠻國度的戰士了。
清朝末年雖然在鴉片戰爭當中被西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這個老大帝國的民眾中間很快就出現了一批如葉知秋和蕭逸之一類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這些人開始開始把從傳承了數千年的孔孟之道當中抬起頭來,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那些遙遠的國度,開始潛心研究為什麼不知孔孟為何物的洋人們為什麼可以輕易打敗自己的國家。
有了這批開始思考的人,再加上種種巧合,本來應該發生的甲午戰爭並沒有發生,國計民生也沒有如果本來應該的那樣被摧殘蹂躪,國家的元氣得到了保存。
所以雖然共和國草創,一切都還簡陋,但是在有心人的推動下,畢竟已經步入了工業化國家的門檻,並且開始漸漸加速。
共和國成立之後,很快就和日本人、俄國人都狠狠打了一仗,偏偏運氣好還都勝利了,所以至少在民間,中華上國的心氣還是很高的。
所以雖然日本軍隊一直是共和國的大敵,不但全麵侵占了中國的傳統屬國朝鮮,而且還打敗了共和國海軍。
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也仍然覺得日本國不過是個窮兵黷武的小國罷了,國力是肯定沒有辦法和共和國相比的。自然也完全沒有想到,日本國內竟然也有不輸於共和國的熱鬧城市。
吳畏還好一點,他早就知道東京算是亞洲的大都市,算起來日本的明治維新也比共和國成立早了很多年,開放國門之後,經濟上有比較大的發展也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是那幾個士兵就不行了,他們互相看了看,都覺得很好奇。一個士兵低聲說道:“師長,要不咱們進城去看看?”
要說起來,警衛營跟著葉知秋也算見過世麵,除了曾經跟隨吳畏去過歐美的那個連之外,整個營都見識過俄國第二大城市葉卡捷琳堡,也和俄國南方政府的軍隊狠狠幹過幾仗,說起來俄國兩方政府手中的精兵都是見識過的,覺得也就不過如此。要論見識膽量,他們在這個時代的國人當中,已經要算是翹楚了。
跟隨吳畏轉戰之後,大家除了開闊了眼界之外,膽子也變得大了很多,要是換成從前,幾個大頭兵跟著師長出來執行任務,誰敢輕易開口?就更不要說竄納師長去冒險了。
吳畏聽了士兵的話,瞪了他一眼,低聲罵道:“你膽子倒大。”
士兵嘿嘿笑到:“隻要跟著師長,我就沒什麼可怕的。”
吳畏啞然失笑,心想這小子看著毫不起眼,馬屁倒是拍得響亮。
他自己八麵玲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是卻一向不喜歡手下的軍事主官們人溜須拍馬。倒是像於靖這樣的後勤人才,沒事口花花一下沒什麼事情。
所以如果剛才說這話的人是個軍官,多半就會惹來吳畏一頓教訓,畢竟軍事主官關乎一支部隊的安危,吳畏可不相信一個擅長鑽營的人會把自己士兵的生命放在首位。
不過現在麵前的隻是一個普通士兵,敢來拍他的馬屁就已經很不容易,吳畏總不好板起臉來,但是身邊還有這麼多人看著,又怕這種風氣在士兵當中流傳來來,於是也隻能裝沒聽見。
其實他這就是錯怪士兵了。吳畏的經曆再傳奇,也得有人幫他宣傳。這年頭沒有網絡,可沒人給他封這個“最好”那個“最美”之類的頭銜,靠的就是口口相傳。
而對他的經曆傳的最厲害,也最接近真像的地方當然就是陸一師。在陸一師的士兵幾乎沒有不知道自己的師長是個逆天狂人,越是底層的士兵,對吳畏的信心越盲目,越相信跟著師長可能會死,卻絕對不會失敗。吳畏不敗軍神的名頭,在陸一師裏可是沒有人敢於質疑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海軍戰敗,吳畏帶領大家從登陸場突圍出來的時候,陸一師上下沒有一個人會懷疑吳畏的命令,大家都相信,師長既然要帶領大家繼續戰鬥,就一定還有獲得勝利的希望,至於希望在哪裏?那自然是師長要關心的事情,大家隻要跟著就好。
看到吳畏不說話,士兵們不知道吳畏的心思,還以為是這個提議太冒險,師長不想接受,所以才會閉口不談,於是都很默契的地閉上了嘴巴。
吳畏看出大家的尷尬,又不想打消大家的積極性,就笑到:“咱們今天不回去,在這裏仔細觀察一下,如果沒什麼危險,說不定明天就進城去看看。”
他的話剛剛說完,還沒等到大家表態,就看到安排在另一邊放哨的士兵彎腰跑了過來,低聲報告道:“有一支部隊過來了。”
吳畏驚奇的問道:“過來了?”
他們現在的位置是東京城的北麵,整個本州島北部的日軍都在玩命圍堵突圍的國防軍登陸部隊,所以幾乎出現在這個方麵的日軍都是往南趕路的,怎麼現在卻蹦出一支南來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