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畏所謂的經驗其實也是被逼的,PLA幾次大裁軍,吳畏在部隊的時候也聽了不少當時的情景,不過當時都是被當成憶苦思甜的例子,用來講述部隊待遇改善的程度。
葉知秋也算是聞一知十的主,立刻就明白了吳畏的意思。載軍下來的士兵可不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那麼簡單,代表平民的國會議員老爺們可以讓士兵們享受陣痛,他這個大總統自然也可以為民請命,隻是這種感覺怎麼好像弄反了?
他很認真的琢磨了一下,向吳畏說道:“國會裏應該增設軍人議員的席位。”
吳畏聳了聳肩,沒有說話。葉知秋又搖頭說道:“增加席位不好辦,還是要在地方議員的分配上麵想辦法。”
吳畏無奈的看著葉知秋,說道:“大總統明鑒。”
葉知秋這才反應過來,這些話其實和吳畏說不著,不禁失笑道:“最後真是有點糊塗了。”
吳畏硬著頭皮奉承道:“大總統為國殫精竭慮,令人欽佩。”
葉知秋搖了搖頭,說道:“你有什麼想法。”他看著吳畏說道:“我知道你不願意操這份心,不過能讓軍人在國會裏發言,對於提高軍人地位好處還是很大的。”
吳畏淡淡笑道:“我是一向主張軍人不幹政的。”然後話風一轉,又說道:“不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退伍的軍人可不能算軍人了。”
葉知秋立刻明白過來,哈哈笑道,“你這家夥,也學會繞彎子了。”
吳畏笑道:“既然不準備帶兵了,總要先習慣一下。”
葉知秋臉上的笑容頓時有點僵硬,看了看他,招手讓吳畏來到地圖前,指著西北方向說道:“縱觀曆史,國家富強之時,莫不掩有西域,如今邊境不寧,我輩豈可坐視?”
這回吳畏可真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他看著葉知秋,皺眉說道:“第十二師不是在那邊嗎?”
葉知秋看了他一眼,說道:“侯碩這個人,我不太放心。”
吳畏無奈的看了葉知秋一眼,他隱約記得十二師的師長叫做侯碩,應該是滿清時代的軍事長官。十二師的前身是左宗棠麾下大將劉錦棠舊部,當年平定回亂入疆,先是追擊白彥虎,後來又平定阿古柏叛亂,條件艱苦,血戰不絕,在各清軍當中,算是戰功最為卓著的一支。
共和國建立後,葉知秋的手一時伸不到新疆去,於是好言安撫當地軍政長官,一體留用,當地駐軍也改編成第十二師,仍然擔負鎮守西北邊陲的重任。
但是正因為葉知秋對十二師沒有實際的掌控能力,所以對於這支部隊也一直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除了必要的軍餉之外,什麼軍械補給都沒有。一九零一年以後,因為吳畏的到來所引起的軍械換代一點也沒有擴展到第十二師去。
十二師上下現在還在用滿清時期的火槍,隻有少量英國快槍,比內地守備部隊的漢陽造還有不如,戰鬥力自然也付闕如。侯碩在新疆一直收縮兵力,實際控製區域隻有烏魯木齊至庫爾勒一線。其前哨站發現日軍第三師團出現在伊寧後,至今沒有找到進一步的線索,對於回疆的控製能力可見一斑。
吳畏倒是知道葉知秋擔心什麼,共和國對侯碩沒有恩義可結,回疆又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他是怕武裝了十二師後尾大難掉。不過自己又不是總參高官,對著自己發這種牢騷,未免有些莫名其妙。
葉知秋看著吳畏不解的神情,點了一下地圖說道:“準備讓你帶一支部隊西下,經回疆入俄。”
吳畏張大了嘴巴看著葉知秋,半天才說道:“我不明白。”
從西北入俄境,要穿越大量民族聚集地,這些地方從前雖然也在沙皇俄國治下,實際上隻是一直被俄國使用高壓政策統治,現在俄國南北兩方忙於內戰,當然顧及不到邊疆地區,這些勢力倒向哪邊還很難說。要由此地通過,沒有必要的武力保護是不行的。
但是看葉知秋的意思,顯然吳畏入疆可不是走過路過。那裏就算再不服王化,至少名義上是共和國的版圖,讓吳畏這個在日本被傳成殺人魔王的主帶兵專程路過是怎麼個情況?
這個決定是葉知秋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他要做的事情太多,手裏能用的人卻太少,而且身居高位之後,總是覺得無人可以信任。吳畏這人雖然跋扈,但是至少沒什麼權力欲望,更沒有勢力牽扯,讓他出去替自己辦事,也算無奈之舉。
兩個人密議良久,吳畏還是不怎麼情願,他可知道穿越之前那個世界對於這種事情的評價,基本上隻要搭上民族政策的邊,就沒有能落下好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