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摩托化步兵(1 / 2)

吳畏雖然是輕步兵出身,但是在所有現代步兵的心目中,都有一個鋼鐵洪流席卷對方陣地的夢想,所以當初在十五軍的時候,吳畏閑著沒事就專門研究過二戰時期裝甲部隊的使用方法。穿越到現在這個時代後,他也曾經設想過自己指揮一支裝甲部隊鑿穿敵方防線,閃擊對方指揮中心。並且一直在為這個目標努力,希望能在他退役之前,建成一枝擁有這種能力的部隊。

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汽車製造業才剛剛起步,離五對負重輪的目標都還遠得離譜,更不要說吳畏心目中的主戰裝甲了。

無奈之下,吳畏也隻好退而求其次,先從摩托化步兵入手,一方麵培養基層軍官的戰術意識,另一方麵則為以後的發展積累技術人才。獨立團就是他的第一次嚐試。

當張榮峰率領著一個連隊分乘五輛汽車在夜色中向著京城前進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這支部隊是這個世界上第一支使用摩托化運載工具參於實戰的部隊。

對於汽車工業來說,這個時代的技術有著太多的短板,至少他們的汽車還隻能依靠油燈和普通燈泡來照明,照明度和範圍極其有限。好在顛簸的道路上也沒辦法發揮汽車的速度,油燈的照明範圍也足夠用了。

張榮鋒不放心,還派出大量尖兵步行前出搜索,隨時通報路況。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已經具備了一個合格的機械化部隊指揮官的基本素質,那就是習慣性的懷疑機械工具的可靠性。

國防軍早在一九零零年就開始推行軍官養成教育,沒有經過軍官養成培訓的士兵是當不了軍官的。

但是一方麵軍校建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另一方麵共和國在東北又一直戰事不斷,所以像二十八師這一類備邊的部隊也不可能抽調出大量的戰鬥骨幹去接受軍官養成教育。

為了適應這種情況,總參在東北戰區的幾支部隊當中都安排了速成班,基本上就算是給這些一線部隊走後門,讓提著腦袋和日本人拚命的士兵們有個當官的盼頭。隻是這後門的開度也要有限度,最少畢業的學員們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文化課考試是要存檔的,就算是抄,也得本人來抄不是?

吳畏從前在特務營的時候就重視官兵的文化教育,普通士兵需要認識三百個以上的常用字,連排長更是需要獨立閱讀公文、撰寫戰鬥報告。所以特務營的士兵們幾乎個個識字。

有這個優勢,再加上總參明目張膽的放水,像張榮鋒這些人都有基層軍官培訓合格證書,所以有了機會,他才能連升數級。

按照總參製訂的晉升方式,少校及以上軍官是要重新進修的,不過張榮鋒這個新晉少校營長還沒撈著這個機會,吳畏急著讓獨立團成軍,先把名義要了下來,真要說起來張榮鋒現在當個營長是不合格的。

所以現在他手下隻有一連,成了實際上的連長,對他來說倒是如魚得水,把本來的連長張偉趕到了一邊,自己跑到隊伍前麵過起了連長的癮。

這時候汽車的懸掛裝置還很一般,基本上和沒有差不了多少。道路狀況不好的時候,乘車和遭罪沒什麼區別。所以士兵們把裝備都扔到車上,隻帶著步槍跟著汽車跑,反正這些汽車也隻能保持十公裏左右的速度,遇到路況差的時候,還得士兵們幫著推一下,那就更慢了。

獨立團的駐地在北京城的西北方,大約三十公裏的路程。半個小時後,這支部隊就上了大路。

路況變好後,張榮鋒立刻命令士兵們上車,全速前進。誰也不知道京城裏現在是什麼情況,吳畏既然命令他們立刻向京城機動,當然是越快越好。

很快他們就遇到了第一個哨卡,這裏是首都師二團的防區。

大晚上的,離著老遠就能看到汽車前麵掛的油燈。這裏守衛哨卡的士兵都見過獨立團用汽車運輸補給品,對汽車的發動機聲並不陌生,隻是頭一回看到汽車在晚上出動。

張榮鋒又不是後勤處的,和這裏的兵沒什麼打交道的機會,好在劉東明早就想到了這件事,派了一個姓竇的軍需官隨行。

竇軍需原來是總參警衛營的軍需官,專業就是和人打交道,這個時候也不用張榮吩咐,離著老遠就叫道:“今天是哪位當值啊,我是竇胖子。”

獨立團有羅周道的老爹罩著,副食品比一般的部隊豐富得多,就連首都師都比不了。話又說回來,像吳畏這樣直接關心士兵夥食的高級軍官也沒幾個,俞世海就算想拉攏軍心,也想不到這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