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畏穿越前那個世界的曆史上,沙皇俄國發生的兩次大革命都是首先在大城市當中出現的。事實上,如果不是二月革命中孟黨的態度曖昧,根本就不會再有奠定了強大蘇聯基礎的十月革命什麼事。
而二月革命的發生其實隻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並不是俄共主動發起的。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俄國的工人運動基礎是有深厚基礎,至少俄共當時的宣傳水平要比吃上官飯後的同行們強得多。
吳畏盡管知道這樣,但是他此時所處的時代已經改變得麵目全非了,現在的時間點也要提前了很多,自然沒辦法期待俄國的無產者仍然能夠有那樣高漲的熱情,各大城市可以傳檄而定。
所以在進攻諾夫哥羅德的時候,他並沒有把希望寄托在城裏的無產階級身上,想的仍然還是怎麼依靠自己手中的兵力來摧毀敵人,奪取這座城市的控製權。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他出現在諾夫哥羅德的時間提前了。但是因為亞曆山大四世上台之後不斷的戰爭和橫征暴斂,俄國國內平民的生活比另一個曆史上同時期要悲慘得多,無產者的生活也更加困難,幾乎就站在生存邊界線上,隨時都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在這種情況下,接受過吳畏指點的烏裏揚諾夫在領導工人運動的時候又更有目的性,效果自然也更好。
這就相當於一方開了掛而另一方還在來不停的送助攻,像諾夫哥羅德這樣的重工業城市裏,無產階級運動早就已經在暗地裏孕育得差不多了,缺乏的隻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和爆發的契機。
現在吳畏帶領的北方軍隊突然以強者的身份出現在諾夫哥羅德城外,並且迅速擊破了看起來強大的守軍。這讓本就已經謠言滿天飛的諾夫哥羅德城變得更加混亂,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完全弄不清楚為什麼尼古拉大公帶著大軍東進後,會有一支敵軍出現在城下。
一個比較靠譜的理由自然是大公已經遭遇了慘敗,而城外的這支部隊是從北方殺過來的先頭部隊。
想到坐擁幾十萬精銳的尼古拉大公都被殺得片甲不留,連消息都沒來得及傳回來,諾夫哥羅德的守軍們怎麼可能還有鬥誌,自然是一觸即潰,讓身經百戰的吳畏都瞠目不知所措。
在這種謠言的背景下,本就已經生活不下去的無產者突然間看到了翻身作主人的希望,再加上布黨幹部及時的串聯與活動,即使是本來比較接受孟黨緩和革命思想的人也都再忍不住,紛紛影響布黨的號召,拿起武器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
讓人所料不及的是,很多新近加入諾夫哥羅德軍隊的士兵本來也都是無產者,自然也在接受俄共思想感召的範圍當中。所以守軍在被吳畏擊潰之後,這些人幹脆就連人帶槍搖身一變成了無產階級革命者,轉變過程順利到就連需要找哪個俄共幹部報名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吳畏的獨立團在城外繳獲了大量的俄軍裝備,除了炸藥和少量的燃料留作己用外,其它全部移交給了俄共方麵,其中包括了一千餘條步槍。在吳畏看來,俄共拉起一支千人的正規武裝,再配合工人糾察隊一類的民兵組織,已經足夠控製失去統一指揮的諾夫哥羅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