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鋼鐵洪流一(1 / 2)

得益於裝甲部隊的擴編,房海濱的職務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從理論上來說,房海濱隸屬於共和國國防軍,要給他升官,必須經過共和國總參謀部。

但是因為合格的裝甲兵軍官數量太少,經過吳畏同意,西進集群以獨立團的裝甲兵骨幹組建了新的裝甲部隊,番號為第一機械化軍。

按照俄軍編製,軍級單位要比共和國的師級單位略大,但是還遠遠不如陸一師這種怪物,倒是類似於剛從金水河撤退下來的第二十八師那種編製。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純粹的裝甲兵部隊還是第一次出現,大家都沒有經驗。就連吳畏,其實對於裝甲部隊的編成也沒什麼直觀的印像。

要說起來,他在PLA出了新兵連就進十五軍,還真不知道三十八、三十九集團軍這種重裝部隊是什麼樣的。

而且在任何時代,部隊編成都要受到當時技術兵器的條件限製,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PLA,在更新裝備之後,也會同時改變部隊編製。

可以說某一個時間段內部隊的編成,最直觀的反映了當時部隊的火力配備和後勤保障能力。

所以這個時代的裝甲部隊,需要按照什麼樣的原則進行編組,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摸索。

西進集群雖然弄出來一個機械化軍的番號,但是無論人員還是裝備都還遠遠不夠撐起一個軍級單位,所以這個名義上的軍,實際上連軍指揮部都沒有,掛名的軍長是吳畏,由西進集群直接指揮。

而這個軍的真正實力,隻有下轄的一個第一裝甲師,擁有各型車輛和火炮三百餘輛/門,其中作戰車輛一百三十餘輛。

房海濱就是第一裝甲師的上校團長。當然他的這個軍銜隻是由北俄軍方臨時授予的,並不被國防軍承認。

不過房海濱並不在乎。

並不是隻有俄國人才能發現裝甲部隊存在的意義,房海濱即使用腳趾頭來想,也知道自己這些人回國後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待遇,他們就是實際上的裝甲兵先驅。

雖然他很想念遠在迪化的家人,但是他更希望加官進爵衣錦還鄉。當然這個前提是,他需要在戰爭中活下來。

作為一個外國人,他對於繞過基輔向西前進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對於他來說,隻要有戰爭,敵人是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從內心來說,南俄部隊的學習能力讓他很是忌憚。這些家夥隻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摸索出了能夠威脅裝甲戰車的方法。

房海濱畢竟不是姚文建那樣的瘋子,能夠挑選敵人的話,他當然寧願欺負戰場上的新手。

但是對於俄國官兵們來說,這個決定顯得有些突兀。

從尼古拉二世開始,俄國沙皇維持了數百年的小父親形象在國內就開始崩塌,到了亞曆山大四世的時代,保守的國內政策和繁重的稅賦壓迫,讓沙皇的威望在平民當中跌到最低。

西進集群當中新補充的很多戰士,參軍的最原始出發點是為了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但是現在,顯然在他們前進的方向上並沒有沙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