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小鎮上,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憑欄而望,整整一天,少年在這間小鎮上最繁華地段的酒樓二層隻是望著來往的人群。直到黑幕降臨,少年便住進了這家酒樓後麵的客店裏。第二天少年就早早離開了。
少年出了小鎮,掃了眼身上的一襲男士青衫,甚是滿意,自出穀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頭換麵扮作一個少年,這幾日吃飯住店竟沒人識得出來。現在年紀還小,過得兩年再這一身打扮,怕就不倫不類了,此少年正是葉念。
葉二娘本不同意葉念這麼早就單獨出穀的,最後還是段延慶打保票,說以葉念現在的本事一般人奈何不了她,真正厲害人物則不屑於為難一個十一二歲的小丫頭。雖如此,葉念還是進鎮打探了善人渡的位置,她可是肖想“淩波微步”很久了。
過了善人渡的鐵索橋,葉念見隻有一條小徑,也不猶豫沿著小徑行去,走了一段連小徑也沒有了,江岸盡是山石,她隻好沿著江岸行走,走了近二十裏,才在江岸石壁上看到一個僅可容身的洞穴,當下縱身跳躍,攀住洞口向內望去,果見是層層向下的階梯。
葉念爬進洞穴,點燃火把,順著石階向下,也不記得轉了多少個彎,走了多少級石階,終於見到了一個石室,進入石室內,點燃四周燭台,見中央處佇立一座白玉雕像。轉到雕像前,隻見一宮裝美女,手持長劍,宛若生人。側身走動時,那雕像的目光也隨著自己移動,好似活了一般,看著那瑩然有光的眸子,儀態萬方的神情以及嬌好的容顏,葉念隻能在心底感歎,段譽喜歡的究竟是王語嫣還是他的神仙姐姐。
欣賞過後,葉念來到小蒲團處,用手仔細探察,果然能夠感到一絲不明顯的凸起,看到玉像右足鞋上繡的“磕首千遍,供我驅策”以及左足鞋上繡的“遵行我命,百死無悔”十六個字,心裏想到:“供你驅策的事情還是交給段譽那個傻小子吧。”
葉念抱起小蒲團,坐在大蒲團上,取出隨身攜帶的針線,一點一點在小蒲團的邊緣處拆出一個口子,將裏麵的稠包取出。她也不細看稠包上的字,掃了一眼,直接打開,露出裏麵的帛卷。展將開來,見第一行寫著“北冥神功”,便將卷軸卷到末端,果見“淩波微步”四個字。
卷軸上既繪明步法,又詳注易經六十四卦的方位,葉念此刻萬分感謝段延慶這些年來對她的“荼毒”,不必現找本易經來從頭學起。但有時卷軸上步法甚怪,走了上一步後,無法接到下一步,須得憑空轉一個身,這才極巧妙自然的接上了;有時則須躍前縱後、左竄右閃,方合於卷上的步法。
葉念坐在蒲團上就著幹糧細細琢磨,腦子裏來來去去的不是少商、膻中、關元、中極諸穴道,便是同人、大有、歸妹、未濟等易卦。如此幾日才將所有步法盡數想通。
葉念將步法勞記在心裏,將卷軸上所繪的六十四卦步法,從“明夷”起始,經“賁”、“既濟”、“家人”,一共踏遍六十四卦,恰好走了一個大圈而至“無妄”,至此全套步法已然走完。大喜之下,不知疲憊的一遍遍走來,內息不知不覺的隨著運轉,隻覺腳步成圓,神清氣爽,全身精力彌漫,越來越純熟。最後,她將卷軸用綢緞包好,又放回原處,將蒲團上的口子縫合,一如初始。
幾日來,為了研究步法,葉念一直窩在洞中啃幹糧,如今終於可以到穀中好好改善一下夥食了。一邊烤著兔肉,一邊擺弄幾根繡花針,她不禁思量起來:“這繡花針也練了幾年了,隻是手法上有些不對勁,打打肥魚雞兔還行,若真遇上高手,怕就真如蕭峰教訓木婉清那樣,傷人不成反傷己了。要不先去趟青城派?雖然臨行前段延慶讓我往蓬萊送封信,卻沒規定時間,也沒說要緊。既然如此,不如先去見識下‘青’字九打,‘城’字十八破。”打定主意,吃完了烤肉,又在深穀裏踏著“淩波微步”走了兩遍,才出穀,她可不想像段譽一樣現用現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