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8章 麥芽糖(1 / 2)

集會上人流如織,各種叫賣聲、吆喝聲不絕於耳,葉瑜看的是眼花繚亂。

“這棉布如何賣?”

有那精明婦人搓了搓小攤上青灰色的棉布,這是農家最常用的布匹,雖然粗糙而且顏色單調,但勝在價格便宜,大多數人家過年時都能扯一塊布做新衣。

“都是家裏親手織的,一尺布五文錢。”

一匹布=四丈布=四十尺布=1333米

按照現如今的物價計算,一匹布大約要兩百文,但是普通人家並不會直接買一匹布,多是按丈或者尺的單位進行購買。

“貴了些,旁的地方一尺布隻要四文半。”那婦人躊躇一會,還是將手裏的布放下了。

賣布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麵相極圓潤,他拿起攤上的布扯了扯,“您看這布扯都扯不壞,買回去裁成衣服能穿好久呢,再說了,咱家的織布手藝那是滿村裏都讚揚的,若是錢不趁手,可以用雞蛋抵,一枚雞蛋抵一文錢。”

旁邊攤子的老板也點頭,他們都是一個村子裏的。

“沈家的布雖然貴些,但確實結實,我身上穿的這件穿了幾年了,都沒壞。”

別提,這男子嘴挺靈巧,葉瑜看那婦人聽完臉上已經頗為意動。

“那就扯五尺吧,用雞蛋抵十文錢。”

她心裏自有盤算,雞蛋是家裏攢的,大可不必算錢,十五文錢五尺布算是十分實惠了,等把布買回家正好能給兒子做套衣裳,剩下的還夠給姑娘做件上衣。

“哎,您請拿好。”

看過一場討價還價,葉瑜一行人終於走到自家的攤子前。

可能是因為來得早,葉家的食攤位置不錯,處於集市最中間,不管村民從哪個口進,都會經過這裏。

怕今天太陽大,葉家人還特地搭了個簡易版的棚子,不大,但好歹能遮遮陽。

葉大嫂見孩子們過來,連忙問道:“都還沒吃早飯吧,給你們舀一碗豆花?”

說著也不等他們回答,直接從木桶裏舀出一勺白生生的豆花,然後又從瓦罐裏舀出蘑菇做的澆頭。

深褐色的蘑菇醬淋在白色的豆花上,被風一吹,濃鬱的香氣便傳了出去。

現在正是早晨七八點鍾,趕集的村民大部分都沒吃早飯,就算吃了早飯的,一聞這香氣,也不由得深深吸一口氣。

幾個孩子端著木碗就蹲在棚子旁邊開始吃豆花,等豆腐雞蛋餡的包子蒸熟了,葉大嫂又夾了幾個放在他們碗裏。

葉老太和葉母包包子都是一把好手,就連葉家的男人們在揉麵這方麵也是天賦異稟(主要是力氣大),因此揉出來的包子麵又蓬鬆又筋道,包子餡更不用說,豆腐和雞蛋隻稍微放了鹽,帶著一點點鹹味,吃的時候既不噎人也不齁嗓子。

葉瑜覺得自家做的豆腐包子最好吃,他吃的臉頰鼓鼓,讓旁人見了,都不由得咽咽口水。

“大嫂子,你們這是做的啥?咋都沒見過。”

有攤販好奇地打聽。

葉母邊收拾東西,邊按照葉老頭交代的話,解釋道:“這是外邊的一種吃食,叫豆花,包子裏麵的餡是豆腐雞蛋餡的,味道不錯。”

至於這個外邊到底是哪兒,就不得而知了。

葉母見那攤販猶豫,便繼續介紹,“一碗豆花五文錢,一個包子三文錢,再實惠不過了,都是成本價,就賺個辛苦錢。”

攤販聞言在心裏計算,名字既然叫豆花,那大概是豆子做的,如今豆價一斤也要六文錢,五文錢確實不貴,加上包子也不過才八文錢,咬咬牙不是吃不起。

“那先來一份豆花和一個包子吧。”

第一筆生意來的這麼容易,這讓葉家大人們頗為欣喜,立刻盛了一碗豆花遞給攤販。

剛過春分,天氣還有點冷,再加上這些小攤販多是昨夜就從家出發,步行到集市,早上吃的大多也是冷冰冰的窩窩頭或者麵餅子。

此時一口熱氣騰騰的豆花從嗓子滑下,不說味道如何,身子瞬間就暖了。

有人本來還在猶豫,但看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狼吞虎咽的樣子,饞得吞吞口水,立刻不猶豫了。

“來一碗豆花,多放點醬,不要蔥花。”

“再給我來兩個包子,你家的包子也好吃,皮薄餡大,確實實惠。”

也有人打聽豆腐是啥,但葉家人的嘴很緊,都隻說是用黃豆做的,頗費一番功夫才做成這麼些豆花。

他們家食攤排隊的人多,碗筷自然也用得快,葉大和葉父都沒閑著,拎著滿筐的碗筷就去打水洗碗了。

葉河與荷花也在幫著收拾東西。

隻有被所有人嫌棄人小的葉瑜,被要求坐在小木凳上乖乖地等著。

一直忙到太陽升到天空正中央,周身的溫度已經能感覺到熱的時候,葉家人終於能休息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