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章(1 / 2)

王文源跟師爺和吳師叔來到外麵坐上吳師叔的車,吳師叔開著車帶他們來到棲霞山,直接將車開到棲霞寺門旁才停下。王文源攙扶著師爺跟隨吳師叔向裏走,進入山門,便是彌勒佛殿,殿內供奉袒胸露、麵帶笑容的彌勒佛,背後韋馱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級而上,是寺內的主要殿堂棗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高達10米的釋迦牟尼佛。其後為毗盧寶殿,雄偉莊嚴,正中供奉高約5米的金身毗盧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釋侍立左右,二十諸天分列大殿兩側。佛後是海島觀音塑像,觀世音佇立鼇頭,善財、龍女侍女三旁,觀音三十二應化身遍布全島。堂內塑像,工藝精湛,入化傳神,令王文源讚歎不已。三人穿過山門,越過大殿就要跨進後院的時候,被一個小沙彌給攔了下來“三位施主,後院進不得。”“這位小師傅,我們是來找在這裏的大師父的,這位我師父,張鬆平先生與這裏的大師父是老朋友了。麻煩小師傅給通稟一聲”吳師叔跟小沙彌客氣的說道。“請三位施主稍等”小沙彌說完進去通稟去了,不一會兒小沙彌走出來:“三位施主請跟我來”說完引領三人向裏走去。來到大師父的禪房外,小沙彌敲敲門說道:“師父,三位施主帶到了,”“讓他們進來”裏麵傳出祥和的聲音,小沙彌推開門“三位請。”小沙彌就要轉身離去時,“你去膳堂說一下讓他們準備幾份素齋”“是師父”小沙彌領命離去。這時王文源看見一個瘦小慈祥的老和尚走向師爺,雙掌合十口誦阿彌陀佛“張施主別來無恙,請坐”,師爺雙手合十還禮,來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同時對著徒弟和王文源說道:“你們兩人去轉轉,看看景色”。這時一個小沙彌給師爺上茶,並將兩人帶出去走走。禪房裏就剩下師父和老和尚在聊天。

王文源和吳師叔在小沙彌的帶領下,開始遊覽棲霞古寺。棲霞古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論宗”的祖庭,在中國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南齊永明二年(484年),平原居士明僧紹隱居江乘攝山(即棲霞山),因舍宅為棲霞精舍以居之,是為棲霞寺之始;南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隋朝高祖時期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朝高祖時期時稱功德寺,規模宏大,與山東靈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高宗時期禦製明徵君碑,因敕改功德寺為隱君棲霞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賜額稱棲霞寺;清朝乾隆年間五次南巡,均駐蹕棲霞寺,撥幣增建法幢,達二千餘間,殿閣宏麗,冠絕東南。

“二位施主這裏就是舍利塔”小沙彌將兩人帶到一座塔麵前介紹道,“棲霞寺舍利塔為南唐遺物,是長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舍利塔。建於隋代,隋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壽舍利塔,棲霞寺有其一,十世紀南唐時重建,是棲霞寺內最有價值的古建築。石塔八角五級,高約15米。基座圍以勾線造石欄杆,為近代發掘五代原物複原。基座地麵雕刻海水及龍鳳魚蝦等圖形,現僅殘存一部分。塔身下須彌座各麵浮雕釋迦八相。第一層塔身特別高,正麵及背麵均雕刻版門,東北及西南為文殊(已毀)及普賢菩薩像,其餘四麵為天王像。其上為密簷五級,其間刻有小佛龕。各簷仿木構瓦麵,角梁端有環寺鈴鐸,尚存少數。塔頂原為金屬刹,有鐵鏈引向脊端重獸背鐵環,後世改用數層石雕蓮花疊成的寶頂。寶塔圖像嚴謹自然,形象生動,雕刻十分精致,構圖頗富有中國畫的風格,為中國五代時期佛教藝術的傑作。曆經千年風雨,雖有部分石簷毀墜,仍巍然屹立,成為金陵佛氣極盛的見證。??”王文源看著浮雕驚歎不已,站在浮雕前麵擺了各種造型讓吳師叔用相機給他拍下來。